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87|评论: 1

[转帖] 民 口 如 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十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鸿爪从头细细看》。二十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珍重官声》。这两篇文章的要义是,一个地方官的名声如何,不在于上级表彰和数字统计,而是在于离任后百姓的评价,即所谓的民意。西方国家普遍有民意机构,一些大的媒体都设有专门的民意调查人员,定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公布调查结果。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有公投制度,就特别重大的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实际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民意调查。公投制度只能产生于实行共和制度的民主国家,中国封建专制时代没有公投一说。民意调查的结果未必准确,科学意义上的民意调查结果根本没有,所以除了公投结果必须执行,一般的民意调查结果从来就是一种参考资料
虽然民意调查结果是参考资料,但是利益攸关方面从来不敢忽视民意。因为寻常看来平静的民意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变成滔滔洪水,席卷而来。这时可就不管“共和”还是“专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民意赶走的天子是周厉王。周厉王就是轻视民意,结果丢掉了社稷江山。周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个国王,名字叫姬胡,公元前877年继位。在他父亲周夷王时,国家已经很衰微了。南方的一些诸侯根本不听王室指挥,连纳贡的义务也不尽了。为了重塑国家权威,周厉王采取高压统治手段为王室聚财。民不许议论朝政,尤其不许议论周厉王本人。当然,这里所谓的民,不是指整日在井田里劳作的下层农民,他们是没有话语权的。这里的民,可能是指卿、大夫士、市民和自耕农。周厉王从卫国请来一个巫人,建立了一个机构,专门监视百姓。但凡发现有人议论周厉王长长短短,立即逮捕杀头。周厉王高兴地对大臣召穆公说,怎么样,这一招很管用吧?没有人敢再议论我了吧?召穆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见《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意思是,防止百姓议论,比防止河水流淌还要困难。堵塞的河水一旦溃了坝,伤害的人可就太多了。所以对于河水,要疏导,对于百姓,要让他们敢于说话。周厉王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周人哄闹起来,把周厉王赶走了,其实就是一场宫廷政变。只不过推动者借民意而已。周厉王所以值得被人记住,还因为他被赶跑的那一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古代准确纪年的开始,此前中国历史的纪年都是大概约略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有时民意表达的结果未必就是正确的选择。百分之五十一未必对,百分之四十九未必错。封建时代的舆论权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民意表达难有平台,不得已时,只能铤而走险,拿起武器造反。从这个角度说,防民之口就有了一个新的解释。决策时要防止被民意牵着走。对民意也有一个审时度势、剔伪存真的过程,用现在时髦的话就是科学决策。一味依靠民意决策,特别是决策军国外交大事,有时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战国时代,秦国军队与赵国军队对峙于长平。廉颇采取坚壁高垒战术,只守不攻,秦军也无可奈何。秦国派间谍到邯郸在民间散步舆论,说廉颇老了,不敢与秦军决战。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秦军最害怕的将领是赵括。于是,在赵国的首都邯郸,从宫廷到民间都弥漫着一股气氛:要战胜秦国,非赵括莫属。赵国孝成王也算尊重民意,撤了廉颇的职,派赵括统帅三军,至有长平之败,四十万赵国将士血染丹河。再比如袁世凯称帝的那一出闹剧。袁世凯开始并没有称帝的意思,他只想永远拥有权力,所以在宪法中规定总统任期十年,没有届期限制。身边的谋士杨度策划了一个民意拥戴的假象,搞了一些人上书劝进。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更是伪造了日本支持老袁登基的假《顺天日报》,弄得袁大头如坠五里雾中。等袁世凯明白过来已经晚了。袁世凯骂袁克定“欺父误国”。杨度操弄的民意,其实是假民意。有意思的是,这个当时名声狼藉的杨度,后来幡然悔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烈士。
若非有亡国之虞,一般而言,民意的表达更多地集中在生活领域。譬如土地、税收、价格、执法、教育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在这个方面,百姓最有切身体会,因而最有发言权。正常情况下,他们的诉求都是正当的。百姓的诉求或许不具备理论的逻辑性、科学的周密性,也就是说,感性多于理性,却有着现实的合理性。就百姓而言,那时一个多阶层组成的集合体。各个阶层的经济地位不同,诉求的内容就可能大相径庭。房地产开发商是民,买房人也是民,一个只害怕房价下跌,一个只害怕房价上涨。政府一方面有责任保障百姓的安居乐业,也要防止开发商倾家荡产。本来政府是居于中间人的地位,理应有公正的态度,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上是获利一方,常常让政府居于两难之间。汉代有名的盐铁之争和土地兼并问题就是一个例子。百姓民意滔滔,要求政府放开盐铁经营,政府唯恐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而难以决断。百姓对土地兼并深恶痛绝,政府却无能为力。王莽倒是顺应民意,颁布公田法,准备平均地权,赢得民意好评如潮。仅长安地区就有几十万人成为王莽粉丝。大地主阶级凭着手中的私人武装力量,拒不交出土地。百姓得不到土地,民意把怒火转到王莽头上,导致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王莽死后,百姓争而食其肉。民意之可怕,以致如斯。
民口是防不住的。秦始皇杀了四百六十个儒生,激起全国造反的浪潮。所以还是召公说得好,对于民意,只能“决之使导”,“宣之使言”,说的对,就听,不对,注意就是。闻名全国的“彭水诗案”、“稷山文案”的制造者就是不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
                        
来自姚剑的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2-9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惊呆了,好贴啊,很难得的好贴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