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早上,从安岳回永隆,须得经过永清镇,一眼望永清,多了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也许这是经济发展最有效的例证。
车驶向永永路,是水泥路,路面有6米宽,几乎可以三辆小车并排,路上标有黄线、白线,还有减速带等,听人说,这条路是目前安岳最好的乡镇路。听到这里,依照以前坐车的经验判断,这条路应该是市级公路的标准,只是没有市级公路两排美化环境、隔音降噪的树木。目光投向路周边,冬日的家乡乡村,几乎都是光秃秃,大多都是干枯的茅草,零星的有些万古长青的柏树。
车上的话题开“路”了,亲戚说:“从永清到永隆,再到兴隆,最多需要40分钟,汽车票只要2元。”
“现在路修好了,真是方便。”又一亲戚说。
“这真是盼了好久才盼到的哟。”亲戚说。
“不过还是好,终于修通了。”又一亲戚说。
在他们的对话中,我依然能回忆起读书时要经过的这条路,很清楚、明晰。小学在永隆读过书,到四年级时,到永清镇上学。每天早上坐最早班车从永隆到永清,晚上再回来,这条路每天能与它邂逅至少两次,路周边的一草一木在我的视线中几乎遗留着残影,他们对我都有着陌生的熟悉感。那时的路还好,石子和泥土混合公路,那时车少,四辆客车穿梭于永清与永隆之间,时不时还有养护路的工人,当时记得票价是1.5元,作为小学生,办的是月票,一个月是10元。
初中时,永清读初中,路没有小学好了,路,经年累月,只是简单地小修,加上外来的大车被负重倾轧,坑坑洼洼的路段出现了,有时候一个深坑将车陷进去,整条路顿时瘫痪,交通阻断。暴雨的季节,公路的泥土被冲刷,大雨后的路已不再是路,像是地震后场景,这条路让很多司机揪心,更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伤心。票价变成3元。
我没有考上高中,交择校费上了兴隆中学。始终不能摆脱走烂路的命运,这可比到永清难多了,有路,但几乎没有交通工具运行,现在打开百度地图,依然看到这里是路的尽头,没有路的线条。这时没有票价,或说成无价。
那时候有一个笑话说成是,就算有人出500元坐车从永清到永隆,也有很多司机不愿意。
幸运的是,现在的路通了,真好。
读书的日子,也是人生行走的日子,鲁迅先生说,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的求学之路也是由这里的根基路铸就。
想想,这条路的发展方向真有点像是我的人生轨迹。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老家的路也通了。
2014年2月5日星期三于安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