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14|评论: 0

生态农业的青川范本 青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5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态农业的青川范本 青川
2014年01月24日 03:19  四川农村日报





  木鱼银杏苗木产业基地 董开国 摄



  青川县孔溪乡青峰村已建成150余亩大棚蔬菜基地。 沈若飞 摄



  在初具规模板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内,黑木耳长势喜人。 沈若飞 摄

  □ 刘保刚

  问“川”哪得清如许,为有生态底色浓。

  从 “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从“孤帆独舟”到“联合舰队”……近年来,广元市青川县传统农业格局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潮中逐渐被打破,逐步建立建全了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青川农业正向着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大步挺进。

  “靠山吃山,变废为宝,山的文章做好了,农业发展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近年来,青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带领群众改造大山,稳固发展共有的,做强做大特有的,延伸发展没有的,从脚下的红土地里刨出生财的金蛋蛋,这方凤凰涅槃的造梦热土上正涌动着新的春天的故事……

  特色农业A

  从星星点灯到金光万丈

  青川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境内山峦重叠,白龙江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迟、夏短、秋凉、冬长,山珍资源十分丰富,“青川木耳香天下”也早已成为人们争相传颂的佳话。

  在柏杨村一个农家小院里,看着朵朵黑木耳换来的一沓沓钞票,村民赵桂兰喜上眉梢:“我家种了六七亩地的木耳,去年卖了6万多元,是2012年的一倍多……”在青川县,像赵桂兰这样的木耳大户还有很多。据柏杨村村主任赵加贵介绍,目前全村13个社167户人家,有80多户在种黑木耳,种植面积达数百亩,仅木耳一项,人均比震前增收2000多元,村民在追梦的道路上劲头十足。

  近年来,青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产业发展,通过积极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对木耳等食用菌种植集中区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助农增收。即对内村社干部带头种植天然食用菌,带动村民生产积极性,对外积极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对村民进行栽培技术服务、产品回收与加工等,实行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进行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提高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水平,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并逐步实现基地化。按照“统筹规划、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相继在板桥乡、三锅乡、骑马乡等9个乡(镇)建立起了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基地,有效引领林业产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食用菌种植也由过去的“星星点灯”变成了“金光万丈”。

  广元市委常委、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介绍说,县委、县政府将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种植水平,全力打造成纯绿色纯生态的食用菌类保健产品。目前,青川县仅木耳一项就有3400多亩的生产基地,年产1700吨,销售额达1.19亿元。今年,该县将全力推进六大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栽培黑木耳2000万袋(棒)、袋料菇6000万袋、竹荪5000亩;新栽茶叶1000亩、核桃1万亩。

  品牌农业B

  从孤帆远影到飞出国门

  如今的青川,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川,一个个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正在形成,农业的各个市场元素也正在组合、发力。目前,“青川竹荪”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县地标产品达到5个;“唐家河蜂蜜”获得国家农产品(8.40, 0.27, 3.32%)地理标志保护;“白龙湖牌七佛贡茶”获“四川名牌产品”,“山客牌”商标获 “四川省著名商标”,品牌效应在不断增强,许多“青川山珍”正成为“老外”们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近日,记者在瓦砾乡柴王村王家坝“中华蜂”繁育基地见到了正在潜心研究中华蜂繁殖技术的王淑娟。

  王淑娟今年27岁,2005年考入大学,毕业后便筹集资金在青溪镇和瓦砾乡分别建立了中华蜂生产基地和中华蜂繁育基地。她在淘宝网上开办了 “青川县森花王氏蜂业-青川特产总汇”网店,并承担了川珍公司电子商务全国总代理。由于王淑娟善经营、会管理,生意红火,购销两忙,她从中捞取了“第一桶金”,这更坚定了她扎根家乡创业发展的信心。于是,在进一步扩大蜂蜜生产基地、蜂蜜加工厂和网店规模的同时,她在县城开起了“青川特产总汇”实体店,形成了基地+网络店+实体店一体化的“立体经营青川山珍”的模式。如今,经营的黑木耳,竹荪,天麻,茶叶、蜂蜜等“青川山珍”不仅在国内畅销,在欧美市场也受到青睐。

  在三锅乡现代农业园区,引进了蘑菇加工公司——四川唯鸿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占地1200亩、年产值近2亿元、西南最大的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基地。公司董事长陈善民说:“我们公司主要做香菇加工,包括切成各个规格的颗粒、烘干蘑菇等,产品全部销往韩国,目前三锅全乡的蘑菇都不够用哦。”

  据了解,青川今年将启动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级构建”计划,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县,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强县,并大力抓好示范带动,计划每个乡镇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片1000亩以上。

  集团农业C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舰队

  近日,记者在距青川县城60多公里的青溪镇阴平村看见,一幢幢别致的小洋楼掩映青山绿水间,小桥流人家的村落格局充满了诗情画意,家家张灯结彩,喜迎四方宾客。青溪镇党委书记杨金军说,这个村30多户家家都开办了“农家乐”,家家户户生意都很红火。

  近年来,青川城乡农业观光游经济不断壮大,全县星级农家乐达到140家,涌现出1万多户生态文化庭院户。阴平村是青川县2011年就建成的 “全国生态文明村”,是青川众多美丽乡村的缩影,也是青川县委、政府近年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生态青川、美丽家园”的代表作。

  为打破过去农业产业单打独斗的格局,除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游经济外,该县还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建成了青溪现代农业、三谷现代农业、白龙湖水产、蒿溪茶叶示范园区以及银杏、山珍食用菌等六大特色集团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实现大幅增长。记者在该县产业分布图上看到,以蒿溪乡为中心,以孔溪至房石为主线,累计20多万亩茶叶产业带基本形成,覆盖32个乡镇,3.08万户茶农124670人。全县人均1亩以上的茶叶专业乡14个,人均茶园面积2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16个,人均茶园面积3亩以上的专业村8个,基地规模排序在全省前10位,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优势茶区。



  三锅乡党委书记郭雪源向记者透露了他们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秘方:将各村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行“小田并大田、小土改大土、薄土变厚土”的土地流转机制,打破村组界限,集中流转土地2000余亩,大力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银杏、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獭兔为主的生态畜牧产业等三大主导产业。

  截至目前,园区打造食用菌区1200亩,发展香菇1200万袋,实现产值1亿元;优质种苗培育区800亩,发展袋料香菇1200万袋,灵芝500亩,竹荪500亩,2013年农户仅产业增收人均达到1000元以上。

  县委副书记、县长罗云告诉记者,该县农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新培育亿元龙头企业2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1家,总数达到124家;全县建成农业科技示范片2.8万亩,培育科技示范户700余户。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省级林业产业强县”、“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