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大连“PX事件”到什邡、彭州、昆明“PX事件”。PX,这种现代化学工业中极为重要的产品,其急性毒性低于食盐、阿司匹林、咖啡因和尼古丁。但为啥PX在中国已经被重度误解和妖魔化,成为公众眼中恐怖与邪恶的代名词?危害不大却引发群众恐慌,政府有责任。
1、舆论出现后未及时引导。任何工业生产都会有污染,PX并不例外,群众怕PX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能够理解的。但相关部门没有及时进行舆论引导,消除群众的担忧。而网上流传的“PX能抵得上1000枚导弹的威力”,“PX工厂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为100公里”等,加剧了群众的恐慌和担忧。
2、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自1996年,因为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年均增速29%,但通过司法诉讼渠道解决的不足1%。主要是个别地方法院受制于地方利益,当诉讼涉及关乎当地经济的大项目时,就认为“敏感”,拒不立案,将矛盾推上大街。只有在法庭上,双方举证质证,专家当庭作证,接受交叉盘问,建设项目的真实环境影响,通过双方真刀真枪的辩论展现在公众面前,公众才能全面认清项目的利弊得失,避免民意受到“传言”误导。
3、GDP崇拜成环境保护最大压力。由于GDP考核的模式没有发生变化,官员升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照GDP,环境保护对于他们并非最为重要的议题。政府上项目赚钱,而给居民的赔偿有限,让居民承担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哪怕这种风险很少,甚至没有风险,当地居民只是担心,政府也有责任为这种担心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