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现身说法让捐献从了解开始
我市已有100多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其中2人实现捐献
本报讯(记者 张蓉萍 实习生 何香萱)近年来,我市已有2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白血病患者提供了“生命种子”。12月28日,市金彩虹公益协会组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志愿者们“面对面”,用行动感染他人,让捐献从了解开始。
在“面对面”现场,我市第2例、全省第61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王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详细介绍了我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的现状,并对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与志愿者们进行了交流与解答。王栋于2010年在四川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登记成为志愿者,去年11月,他与浙江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经过体检于今年2月7日完成采集。如今,他身体健康,并无任何异样。“只有自己先加入进来,才能以亲身经历感染身边的朋友加入。”市金彩虹公益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协会目前有138名志愿者,都愿意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去拯救更多白血病患者。
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步骤很简单,年龄18到45岁、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均可办理捐献登记。当报名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市红十字会将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取得联系,由四川分库派人来南充采集志愿者8至10毫升血液样本,并带回成都。经分型检验后,符合标准的血样将进入中华骨髓库数据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是想象中的抽骨髓,整个过程类似于献血,而且人体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失血或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两周内各种血细胞就能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并不会威胁人体健康。”
据了解,自2001年四川省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我市已有100多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这批志愿者中有2人实现捐献。除王栋外,南部县男子李勇于2010年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给新疆哈萨克族“月光女孩”阿依努尔。“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找到配对供体,战胜病魔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只有相关信息进入了中华骨髓数据库,才表明已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志愿者的相关信息进入中华骨髓库以后,只有与患者的配型相合才能实现捐献。对于志愿者来说,这个等待时间最长可到55岁。(转自2013.12.31《南充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