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26|评论: 29

[交流共享] 川剧昆腔《杀惜》(字幕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1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4-1-1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4-1-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米瓮网友在元旦节我我们送来好戏,又有字幕,安逸!

101239wqxn6604l6eemgoe.gif
101645pjhbnsfooye1fos4.jpg
164811fhzql46thlrbicn7.gif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2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11173c7fdb1.jpg 201211151038087011.gif

发表于 2014-1-2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0954fkbbhkwvzhi3bbaz.gif 090935lhy7iyos1iop7p6z.gif 080134rcr34sxp4e4cw1xx.gif
发表于 2014-1-2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火车司机 发表于 2014-1-2 08: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01137eq6u8mx3pzllqguz.gif
120507140312.gif

发表于 2014-1-2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rhgnng 发表于 2014-1-1 17: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01137eq6u8mx3pzllqguz.gif 这个不错.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3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4-1-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戏,好视频。谢谢米瓮网友辛苦制作上传!祝你新年快乐健康!

 楼主| 发表于 2014-1-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hgj88 发表于 2014-1-3 15: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戏,好视频。谢谢米瓮网友辛苦制作上传!祝你新年快乐健康!

101137eq6u8mx3pzllqguz.gif http://img.mala.cn/forum/201312/07/191246w6j0rzjd8strn064.gif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瓮 发表于 2014-1-3 16: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O14,1,2梅花。.jpg 米老师请笑纳!新春苐一梅!

发表于 2014-1-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剧的“吹腔”与“平板”
  
    戏曲声腔音乐中的“吹腔”,源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四平调” 受昆山腔、弋阳腔影响之后。川剧界习称“吹吹腔”。保留专唱“吹腔”的剧目,是川剧“声腔音乐体制”的一个特点。
    由于清代的四川主要流行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所以在清末民初中国国体走向“共和”之际,四川戏曲界流行着“五腔共和”的说法。而一直保留在川剧剧目中的“吹腔”,则被一般不谙戏曲声腔音乐者所忽视。例如《川剧简史》的作者误将《杀惜》列为“昆腔剧目”后,有的人便以讹传讹,将此剧的“吹腔”误称为“昆腔” 。
   “吹腔”流入四川的时间大致同于秦腔。从现有资料看,并不见与曲牌体的昆、弋腔同台演唱的记载 ,却常见与板腔体的“秦腔梆子”结合演唱。由此推断,“吹腔”入川路径是旱路的陕甘地区而非水路的东南地区。例如,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川绵竹县令陆箕永的《绵竹竹枝词》就有“一派秦声浑不断,有时低去说吹腔”的记载。乾隆年间李调元的《雨村剧话》也称:“又有吹腔与秦腔相等,亦无节奏,但不用梆而和以笛为异耳,此调蜀中盛行”。也就是说,清代康、乾时期的四川,吹腔与秦腔比较接近而常与秦腔结合在一起演唱。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吹腔虽与秦腔结合演唱“但不用梆”;二是秦腔用弹拨乐“月琴应之”,吹腔却采用管乐仅“和以笛”。从陆箕永和李调元的记述便可得知,当时的吹腔,音调较秦腔稍低一些,旋律多带有感叹、悲伤的情感色彩。我国戏曲史研究中记载演唱吹腔的剧目,有《闹店》、《遣将》、《何文秀》、《淤泥河》等。
    道光以后,由于皮黄腔占居全国剧坛的主导地位,吹腔在诸腔融汇与流变于四川的漫长岁月里,也渐渐脱离“梆子腔系”而转入“皮黄腔系”:一方面,随着秦腔的式微和胡琴腔日兴,演变成四川胡琴腔中的“二黄平板”(保留吹腔的基本旋律、板式而不“和以笛”,类似京剧皮黄腔中的“四平调”),经常演唱的川剧剧目如《长生殿》、《夜访三郎》等;但另方面,依然长期保留着单唱“吹腔”并仅“和以笛”的剧目,如川剧著名传统折戏《宋江杀惜》。

2017年川剧奖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猴 发表于 2014-1-3 21: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川剧的“吹腔”与“平板”
  
    戏曲声腔音乐中的 ...

     老师说得好,该戏应是“吹腔”。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