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在县人代会召开之际,推荐本文与各位代表参考
长期以来,人们对待来自网络的声音大致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屑一顾,毫不在乎,在他们看来“网络公民”大部分属于“草根”与“愤青”,所提意见过于极端,没什么“参考价值”;另一种就是把“网友的声音”当着“是人大提案的最好素材”。这一正一反的两种态度说明什么? 显然,前者的态度是极其荒谬可笑的,殊不知“网络公民”也是公民,这是最起码的政治常识。人大代表这一称谓,是一种政治职务,更是一种政治责任。他们是人民选出来的自己代表,他们不仅代表现实世界广大公民,也代表虚拟世界的广大网民。“网络公民”大部分人虽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学界名流、社会精英,但他们却是真真切切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部分。诚然,“网络公民”言论不一定都对,其中不乏也有杂音和噪音,但不可以因此否定“网络公民”的主流意见,而现在有些人特别是极少数自命不凡的官员,习惯于“多栽花,少栽刺”,偏好于“吹喇叭,抬轿子”,稍有不同声音就“吹胡子,瞪眼睛”,不是闻过则喜,而是闻过则“怒”。 相反,后者的态度不禁让人感动。人们欣喜地看到,许多“两会”代表每逢“两会”召开前夕,不但注意深入所在单位、所在选区、所在辖区,就老百姓共同关心的国家大事、民生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注意网络媒体的动态,甚至还有不少“两会”代表与委员踊跃地加入论坛、注册博客,“零距离”与网友保持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把网络当着一个收集网民意见与建议的平台,把“网友的声音”作为撰写“提案的最好素材”,新华网连续六年开办的《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我建议……》品牌栏目,不但为网友与“两会”代表、委员开启了共同参政议政提供直通车,而许多“网民的意见、建议已直达决策层,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便是最好的例证。 举世瞩目的十一届全国人代会即将隆重举行,但愿“两会”代表、委员中更多的有识之士,在撰写批评、建议和提案过程中,想题目、思逻辑、析实情、写内容、书建议、谋良策,能更多的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的优势,多到网上走一走,勤到网上看一看,研一番网络民意、看一番焦点话题,真正把“网友的声音”当着“是人大提案的最好素材”,只有这样写出与提交的提案,才更能代表主流民意,才更具有真知灼言,进而更容易被各级党委、各级政府的接受与采纳,从而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奔小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华网>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em04]
先顶起.
就是,不说白不说,反正说了也白说。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