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56|评论: 5

[草根播报] 《人民日报》以百日维新自警,再批既得利益集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386817083021.jpg
三中之后,改革已然成为中国主题词。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改革创新是国家兴盛的源泉》,借中国历史上三个志在中兴却归于失败的王安石、张居正、康梁改革自警称,“五千年历史,上百种变法,往往昙花一现,皆败于保守,毁于私利,终至政息人亡”。

观察人士认为,文中所称的“保守”与“私利”,其实可以认为是指站在改革反对立场,广义上的保守势力与利益集团,这也是史上三次改革夭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文借古喻今的做法,其实意在摒弃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助力于三中改革的全面铺展。


文章引用多个中国历史典故,阐述“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与“尊新必威,守旧必亡”的道理。“管仲变法,使齐国称霸;李悝变法,使魏国强大;商鞅变法奠定基础,才有后来秦国一统天下。秦不改暴政,不顺民意而被革命;汉改秦律,与民休养生息,有文景之治而成西汉霸业。隋末荒淫,不思更革而天下反;李世民用兴国之政,成贞观之治使大唐鼎盛。宋代富冠全球,元朝挥鞭欧亚,明代开放繁荣,清代康乾盛世,皆非因循守旧,而兴于维新。”

成功的改革必有可取之处,失败的改革也可引为戒。文章认为,王安石变法,长不过数年而北宋风雨飘摇;张居正变法,力不能救世而朱明日渐倾颓;康梁维新,久不过百日而清朝走向灭亡。五千年历史,上百种变法,往往昙花一现,皆败于保守,毁于私利,终至政息权亡。

以王安石、张居正、康梁旧事为例,三个王朝改革均志在中兴,改革措施全面系统,入根入里,且声势威壮,但是最后却均归于失败,除王安石外,其余张居正死后险遭鞭尸,康梁亡命国外,“戊戌六君子”更是为之舍命。而在三位改革失败之后,其所效命的王朝政权江河日下,战端终起,最后人亡政息。对于正致力于正改革的中国执政者来说,因为历史情景的相似性,不可不引以为戒。

《人民日报》该文认为,这些改革的结局是“皆败于保守,毁于私利”。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外界也很容易从中推出所谓的“保守”指的是体制内的“保守势力”,而所谓的“私利”则是靠特权维系的“既得利益”。

有观点认为,张居正与康梁改革的失败其实很大的原因是“相权”与君权的权力之争,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人失误。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朝既得利益群体同时包括依附于旧制的各级官员和皇帝本身。与此相对应,当下中国执政集体在推行改革的同时,中央集权与整顿官僚集团同时并举,其实便是针对性地避免了这些问题,或是有意识的警戒和严防此一问题的产生。




另外,这已不是《人民日报》等党媒首次表态批评既得利益群体。

在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11月5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人民论坛》杂志发表文章《党内决不允许存在既得利益集团》称, 原有体制中的一些既得利益者,或明或暗地反对和阻挠一切可能危及自身利益的改革,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另一篇文章《既得利益须为改革自觉让路》称,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攻坚,难在何处?深水,深在哪里?无疑,就是既得利益的阻挠。


事实上,除《人民论坛》外,《人民日报》在10月28日评陈永洲事件时,也提到利益集团。其文章表示,一些利益集团,千方百计阻挠新闻舆论监督,以各种收买笼络、威逼恐吓甚至是挖设陷阱的手段,试图“摆平”一些意志薄弱的媒体或记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攻坚,难在何处?深水,深在哪里?无疑,就是既得利益的阻挠。
发表于 2013-12-1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阻扰,是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实际依旧故我!

发表于 2013-12-1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察其言,观其行,谨防再度出现“红烧肉公共食堂里大大的有”假象,以蒙蔽改革者,打压监督者。

发表于 2013-12-13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土豪,分田地。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12-13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