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缘何成腐败“聚集区”? 近日,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发布了“各省区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截至9月30日,各省区市共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839起,在16699名被处理干部中,乡科级16080人,占96.29%;在3721名被处以党纪政纪处分干部中,乡科级3535人,占95%。(11月19日《新京报》) 在普通老百姓的传统思想里,一般认为村官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官,若是真要算官,顶多也就是个芝麻大小的官。村官权小位轻的,管的也就一个巴掌大的村,小的可怜。如果村官要腐败,顶多也就是吃吃喝喝、小占小拿这些不入流的小动作罢了。然而,现如今的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些村官手中的权力却在不断的扩大。
随着村官权力的扩大,私欲的膨胀,便逐渐的滋生了村官的贪腐现象。近些年来,从“坐拥20亿”的深圳村官周伟思,到霸占20套村民安置房的温州某村委会主任黄龙川,再到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诈骗罪而被判刑的和林格尔县某村原村主任李某某等。不管是从贪污规模上还是大吃大喝挥霍公款的程度上,都让人瞠目结舌。这些无一不表明着“村官”的腐败已经不再是过去我们思维中的吃吃喝喝、小占小拿了,他们的腐败比我们想象中更惊人! 而为什么村官成为腐败“聚集区”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村官监督呈现一片空白状态。隶属于国家的纪检监察等监督机构,通常较少将监督的目光对准村官。另一方面基层政府部门对村官进行监督的效果往往不甚明显,甚至有些腐败村官还受到基层干部的保护,两相勾结,一起腐败。再者村集体内部民间力量的监督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加之村干部选任过程中存在的疏漏,导致一些政治素质低下的人员走进村干部队伍。这些都是造成村官成为腐败“聚集区”的原因。
村官的位小权大而又缺少监督,一旦部门村官党心不稳或政治素养不高,私欲膨胀,这样带来的腐败后果不可小觑。一方面村官与老百姓距离最近,而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无疑让老百姓更加反感与痛恨。另一方面村官的腐败不仅直接侵害村民的切身利益,阻碍集体经济的发展,更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所以,在村官成为腐败“聚集区”这一问题上,笔者认为,一方面加强监督,我党政府加强对村官的监督,国家的纪检监察等监督机构要多将监督的目光对准村官;另一方面,对于村干部的选任过程一定要严格把关,尽量避免政治素质低下的人员走进村干部队伍。并且加大对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这样才能真正保持党的纯洁性,在人民群众中建立起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