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成应 如果说茅台酒接连涨价让老百姓抱怨和不理解,那么,茅台造假则更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2008年1月5日,重庆市綦江县工商局截获一批价值15.6万元的假茅台酒;1月8日、9日,贵阳火车站派出所联合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截获220余件(1件合12瓶)假茅台酒,价值逾百万元。而此前,据《新生代调查》杂志报道,更有经销商估计,市场上销售的茅台酒80%都是假货!(2月1日《生命时报》)
其实,对于假酒,不光是茅台才有假货,许多知名白酒,都曾有过遇假的尴尬。假酒对消费者利益和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造假窝点和售假行为应当依法受到取缔和打击,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年年在打假,但假酒却经久不衰,比如茅台,市面上出售的竟然80%都可能是假货。 造假者为何热衷于造假茅台酒,这个问题不难回答。茅台酒是中国的酒中极品,常年供不应求,受到不法“商家”青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专家表示,“茅台酒到2003年才实现了年产1万吨的目标,目前每年销售量约6—8千吨。”产量增长率上升缓慢,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一瓶普通53度茅台酒又能卖出七八百元,为造假分子带来了巨大利润。此外,近年来茅台又屡屡提价,仅去年一年就提了8次。如此千载难逢的“商机”,不法分子自然把目标瞄准了茅台。 那么,80%的假茅台酒到底都被谁喝掉了呢?依笔者之见,无非有以下两种人。一种是公务宴请者。公务宴请毕竟用的都是公家的钱,花起来不心疼,喝起来自然也就无所谓。有些人认为,在宴桌上没有茅台酒根本就显不出气派。因而,“非茅台酒拿不出手,非茅台酒不喝”便成了不少餐桌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规则”。了解了这一点,一个贫困县一年喝掉一大卡车茅台,也就不算什么笑话了。另一种就是送礼者。这种人通常是只买不喝。若非求人办事,一般很少有人会这么奢侈。“万般皆下‘求’,唯有送茅台。”“没有茅台不办事,茅台送少了办不成大事。”这就是当前风行于某些地方的一股不正之风。 市场上销售的茅台酒80%都是假货令人吃惊,而在假茅台背后的潜规则更是让人担忧,无论假茅台酒制造销售的疯狂,还是茅台酒豪华“消费热”,都值得人们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