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生命基石。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懈奋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的天职。对人民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技巧,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对群众的感情“有没有”、“真不真”、“深不深”、“实不实”,是衡量我们工作作风的标尺,是摆正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最明亮的一面镜子。践行群众路线,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应从“三要”做起。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民服务不仅要有愿望,还要有本领。学习是长本领的重要途径,加强学习,才能有所建树。现在的社会诱惑太多、浮躁太盛,这就特别需要我们耐住寂寞,苦心钻研,潜心学习。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邓小平同志讲: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江泽民同志说:自己掌握的知识多了,学问多了,精神境界也就会高起来。每个同志都要警惕知识恐慌、本领恐慌,把读书学习作为安身立命的本钱,作为提高能力的途径,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为民干事的真本领。
二要心存敬畏,恪尽为民服务之责。敬畏,是一种因内心感到神圣而敬重和畏惧之心。古人云:“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要“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其中的“怕”,指的就是敬畏之心。李瑞环同志曾说过: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讲群众最可畏,是说脱离群众最危险。常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在生活上、想法上简单一点,在工作要求上苛刻一点,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无论官职大小,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为人民服务;无论权力大小,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时常想一想当官为了什么、在职做了什么、卸任留下了什么,并以此时时警醒、鞭策和督促自己。要时刻牢记:心里没有群众就是忘本,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就是变质,滥用权力欺压群众就是对党的背叛。以“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鞭策,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三要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面对加快发展的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把心思真正用在全心全意为民谋利益上。工作漂浮、不深入群众的干部,不可能成为一个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好干部。火热的实践是创造的源泉,是干部成长的沃土。要沉得下去,静下心来,强化基层实践锻炼,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真正做群众的公仆、做百姓的学生、做人民的赤子。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伟大实践中,勇于担当,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
本帖最后由 cancerzhang 于 2013-10-26 12: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