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中国最大的苗族人口集聚地,有“千户苗寨”美称。位于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境内。春节出行时本打算在此住上一宿,并见识一下那“满山星星”的壮观,但因时间原因,放弃了,选择国庆前往。在反复的计划和修订中10月1日早五时两车四家人踏上了去往西江的路上。由于一些小问题,最终我们在通过重庆时,时间稍微晚了一点,被堵在了长长的车队里,如蜗牛般慢慢前行。原本三小时的行程足足走了十二个小时,到达西江苗寨时已是第二日早上0:40分。
其实在来到西江苗寨之前,就做了些功课,看是否能逃票通过,林林总总的说法却整的我毫无头绪。停车场、售票厅的工作人员仍在工作,而“串串则不时的说能带进去”,由于天黑只有选择买票,说实话,如此敬业和收取门票的景点,可能唯此一家哟。而实际几年前,此地还是免费开放的,可是黑心的政府和商家鉴于利益的缘故,圈地修门,当起了劫道者的角色,于是像我们这样的旅人,进了这类似过去“此路由我修,若要从此过,留下买路钱”的强盗逻辑,但好似还要剽悍一点“此山别人的,此路别人修,若要从此过,就得留下买路钱了”。
好吧,怨气撒撒即可。当坐车深入西江苗寨时,眼前也逐渐出现了一座瑰丽的奇妙世界。前段的路程,两边都是鳞次栉比的商家和客栈(只是已经关门了),与其它景区的情境,并无大异。在去往住宿的店家时,对面的夜景让人目瞪口呆,黑夜下,瞧见对面那影影绰绰的高山上,遍布着成百上千座的苗屋,其中的每一个单元,都点缀着一盏明灯,夜空下,这千百盏明灯,交相辉映,如银河落九天,又如繁星洒乾坤,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夜很深了,店家为我们准备了一桌不算美味的吃的,几个小菜、一盆酸汤鱼,再加上自己带的香肠、腊味,配上停电(只是房东家,电超负荷了),此时电筒加烛光的晚餐在浩瀚星空下的西江苗寨,那是别有一番风味。
晨六时,在狂吠和鹅鸣中醒来,沿石阶而下,到小河边,看晨雾中依山而居的苗族吊脚楼,主要集中在左侧的山坡上,吊角楼成梯级往上发展,最后在两个山头上形成尖角,远远望去就象苗族图腾牛的两个犄角,整个西江就是一个牛头。据介绍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的吊脚木楼建筑群。
右侧山坡也有居民居住,并有很多家的苗家乐开在这里,可供游人食宿并各具特色。山坡最高处就是观景台,这里可以一览西江的胜景和风采,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全面的观赏西江的真面目和领略西江的宏观气势。
踏着寨子里的石块路逛一逛寨子。寨里的主要街道已经非常商业化,两旁不是酒楼、茶楼,就是商店、旅馆,看不到原生态的苗寨。而真正的苗寨在路边、在远山上,因出来时走错是路看到了很多原生态的苗寨,那次有空一定要深入寨子内一见真正的苗寨。
11:30的歌舞演出可能赏心悦目、精彩绝伦,因为天气的原因,游客不时离开演艺场,假如您不看节目的话,可以考虑“逃票”。感觉自己更像“下里巴人”,原生态的节目加上商业的氛围整得不化不类的,没了看节目的心情,所以也选择了早早的离去。而据报道说下午还有人为看节目打架,在此一笑而过(纯属吃饱莫事干)。
余秋雨先生西江苗寨之行后留下了用“以美丽回答一切”之词来赞美。但他只能在平时,只能在远离商业才会如此,否则,那就是一句真正的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