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最突出的征兆不是贪污腐败、蝇营狗苟这些耳熟能详的表象,而是一个非常艰微的词:“模糊”。 中国历代危亡之前,社会上的一切都模棱两可、含含糊糊,是是而非。如意识形态与社会实际相背离,朝廷在颂扬太平盛世,而社会实际却矛盾丛生;又如政策与实际严重脱节,朝廷每下一道圣旨都高屋建瓴、冠冕堂皇,但实际上都离题万里、贻笑大方。这种似是而非、驴唇不对马嘴的模糊状态,最为集中体现是在官场。清朝官场流传着一首著名的词,名曰《一剪梅》,写的就是这种状态: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 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 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 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当一个朝代进入模糊状态,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与和谐。 模糊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上承华夏“混沌”学说的伟大遗志,下启一个个亡国不灭种的和谐盛世。 唯一不好的就是,模糊到一定时候,征服者总会来的。面对模模糊糊的中国人,侵略者的战刀锋利、寒冷而真实。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被征服发生于70年前,那时面对认真而不模糊的侵略者,中国人或自己挖坑埋自己,或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变色。 那个叫什么史太郎的前日本鬼子,喜欢来中国赎罪,并大谈中国人临死前从容不迫。他说,当他任意砍杀无辜中国老百姓时,那些人没有一个感到恐惧的,任由砍杀。 我看到此处,只是仰天长叹!这是从容不迫英勇就义吗?这不是中国人麻木到极点的表现吗?阿Q死到临头时不是也想着那个圈画得够不够圆?被日本人砍杀的百姓当时想的难道不是日本的刀够不够快呢?
北方叫“混饨”的,南方叫“饺子”,当南北包饺子,国人是否说“混沌”也还叫“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