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大佛寺景区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城区大佛街大佛寺一号,距自贡34公里,以其隽美而享誉神州,素有“乐山大佛雄,荣县大佛美”之民间赞誉。大佛寺座落在荣县城郊大佛山(亦称真如岩)山麓,山门书题“大佛禅寺”,以石刻大佛命名。大佛寺始建于唐代,气势雄伟、衣纹流畅、慈眉善目、神韵飘然,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上乘之作,是中国石刻遗存之艺术瑰宝,1956年大佛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待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内最为著名的大佛摩崖造像,俗称荣县大佛,刻在高约40米、宽约16米、深14米的敞口敞顶大龛内。佛像坐南面北,头与山巅齐平,通高36.67米,头长8.74米,肩宽12.67米,体宽14.6米,膝高12米,脚宽3.5米,就高度而言,仅次于乐山大佛,是全国第二大石刻佛像,世界第三大石刻佛像。大佛头饰螺髻,脸面略方而丰腴,双眉间有白毫,鼻高唇厚,两耳方长,双手平放膝上,右手抚膝,左手手心向上,掌中有摩尼珠。善跏趺(又为端坐)在金刚座上。双足踏在座前的两朵仰覆的莲花之上。1、唐代名开化寺,后称大佛禅寺。
2、宋代重修后规模很大,寺门抵今溪岸。
3、明末清初寺庙毁于兵火。
4、清嘉庆年间重建。以后时有修缮和扩建,因受地形限制,寺庙只能依山就势;缩退山门,以大佛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展开,主要由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达摩殿、罗汉堂、藏经楼、方丈室、禅房等殿堂组成。山下远望禅林,古刹错落有致。清末民初,寺内香火极为旺盛,邻近州县的善男信女,或上朝峨嵋山,或下朝宝顶山,必经荣县朝大佛。
5、解放前后,年久失修,寺庙有所损毁。
6、“文革”结束后,国家拨专款全面维修寺庙,广植树木。现在,全寺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全系古建筑或仿古建筑。
荣县大佛摩崖造像,俗称荣县大佛,大佛禅寺始建于唐代。大佛寺气势雄伟、衣纹流畅、慈眉善目、神韵飘然,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上乘之作,是中国石刻遗存之艺术瑰宝,素有“乐山大佛雄,荣县大佛美”之民间赞誉,荣县大佛以其隽美而享誉神州。 大佛凿刻完工后,即修有殿宇保护,根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时有“架殿十层,高四十七丈,阔十五丈”、“旧时寺门、抵今溪岸”。可见当时的恢宏气势,其后几毁几修,现存的殿宇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所建。1988年重建的大佛护身楼,是仿木仿古重檐歇山式建筑,既保护了大佛,又具游览价值,逐层登楼近瞻佛容慈颜,从上到下尽观大佛伟岸雄姿,鸟瞰荣城风貌,眺望远山近峦。
大佛寺以大佛正殿为中心向东西拓展,现有山门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罗汉堂、藏经楼、方丈室等建筑,禅林古刹,错落有致,整个建筑群体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雁,大佛好似端坐在大雁背上,佛寺一体,殊为壮观。
荣县大佛寺景区内除大佛和大佛禅寺外,主要景点还有大肚弥勒(俗称笑罗汉)、达摩渡江石刻、放翁诗魂、松荫枕石、白云深处、瑶圃休闲等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