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寺位于荣县西干道,凤栖山麓,旭水河畔.因其与大佛(东山)、二佛(金壁崖)在一条线上,故称三佛。
古佛寺始建于唐代,寺内主殿佛像为释迦牟尼,高6.6米,乃唐懿宗开元年间造像,为县内唯一圆雕石刻佛像,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主殿第二层,普光明殿(亦名千佛宝殿)正中供奉五方五佛,即东方世界阿从佛、南方世界宝生佛、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北方世界成就佛,中央世界毗卢遮那佛,四周环绕供奉千佛,即表达千佛共会,一真法界的场景,每尊小佛,高25公分,代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其身相、色相与中央供奉的大佛完全一致,以此示为一佛之化身,体现圣凡一体。
清末赵熙游古佛寺后,写有《下山饮古佛寺》:
出游人意比云闲,黄菊簪花两鬓斑。
城内诸生城外馆,寺前流水寺中山。
老僧穷饿将何计?浩劫苍茫塞两边。
古佛幸从唐代溯,日头归路悟无还。
由于战火等诸多原因,古佛寺历经几次洗礼,多次整修。特别是同治五年,住持僧秉珏带头捐钱进行大规模培修后,古佛寺达到鼎盛时期,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络绎不绝。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古佛寺未能幸免于难,被彻底损毁,佛像头抛于旭水河中,寺庙成废区数十载,三佛落难,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九九二年,荣县文管所组织人员,将佛像头打捞上岸,存放于大佛寺内,供人们参观。
拯救落难菩萨,重塑古佛寺风采。二00六年腊月十一,果明法师带领荣县居士一百多人,历时半个多月,清除上百吨垃圾。筹资砌堡坎,修大殿,并从大佛寺请回佛像头,复原后,重塑金身。二00七年八月二十三日,由果明法师主持佛像开光庆典法会。
阵阵诵经声,彰显太平盛世,愿古佛寺早日呈现昔日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