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好多年都没有到沙坝乡去了,有好多年没有见到现在任沙坝乡党委书记的老师了,还有就是神门洞险俊秀丽的影像一直残留在我的记忆中,本以为最近的天气寒冷,山上应该积压着厚厚的白雪。然而在路上搭乘了一辆外地车后,努力的把双眼放在车外搜寻着想像的结果,车上了一道道山梁,涉过一道道峡谷,眼前总是灰蒙蒙的天空与黑色的山峰。 车终于在西青街道停留下来,在路上就听说西青街头至沙坝由于封闭施工,只能步行前往沙坝乡。我在与外地车的驾驶员作别后,一个人静静的走在还在保养的水泥路上,左边是河,河水不大,清澈见底,远处的石人山也倒映在水里,右边还是山,群群小鸟在公路边上草丛、灌木里撒欢鸣叫。我也不时的学鸟鸣,好像鸟儿也懂我的口语似的,叽叽喳喳的叫得更欢,更有力量。 来到公路旁边一农家小院,看见一树腊梅花开得正艳,与其说是艳,到还不说花开得多,蛋黄色的花瓣与没有凋落的树叶张扬着对冬天的抗争,这便想到了一句“寒冬腊月”。小息于农家,主人端来热气腾腾的浓茶,我在一声谢谢中,主人笑着说这值啥子谢喃,一口水嘛,喝了又去给你倒哈。 主人说完便回屋去做其它事情去了,坐在屋檐下,远处的石人山在刚露脸阳光的光芒里更显得朦朦胧胧。空气虽然寒冷,但在这杯热气腾腾的茶里,我读懂了一种友善、一种真诚。 休息停当,告别了主人家的谢意,沿着公路前行,犀牛山也凸显在眼前,同时远处的红山铁矿厂房也逐渐清晰。红山铁矿厂房就坐落在沙坝乡的半山腰上,从铁矿厂部到沙坝街道走小路也不过10多分钟的路程。本来今天准备与我的老师一起到沙坝,由于他在县城有事,晚上才能够走,我为了能多看点迷人的沙坝风光,所以我就先行了一步。 在到沙坝与红山铁矿的岔路口,我选择了上红山铁矿的公路,这条公路大楷有10多年没有走过了,记得曾经第一次到红山铁矿是与县林业森林警察一道办一个盗伐林木的案件,我在当时负责摄像,大约也就是这个季节,山下天天都是雨,远处的山峰已经是白雪皑皑,为了调查当事人,每天都在湿滑的田埂上行走,等所有的当事人调查清楚也是一周后了。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田埂,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来到红山铁矿厂部,我给一位才认识不久的网友去了电话,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不过她一眼就认出了我,来到她的宿舍,网友热情的招呼我坐下,不一会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给我呈现在眼前,她说她做的不好,平时都是吃伙食团,叫我担待一下......单凭这几句很平常的话就叫人感动,还不说一碗暖心饱肚的美味。 网友的房间不大,不过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床一柜一电视基本上就将整个房间占满了,窗外的秀山美景坐在沙发上就能够欣赏。她的办公地点就在楼下,因为她们财务室有二位工作人员请假了,这段时间剩下的员工都在加班加点的突击账目,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我说我要到厂部走走,但是网友为了尽地主之谊,她去给领导请假后我们便来到厂部,给我介绍了她们厂部的周围环境、矿泉水生产车间等。当然,我也在短暂的接触中也知道她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厂部上班,老公在一乡上的中学教书,每周也只能周末才能够团聚。从那灿烂表情中看得出来她们是幸福的,生活过得开心的。 远山,阳光的余辉折射出沙坝特有的山峰的雄伟,时间也不早了,我告别了网友,顺着她说的小路来到了沙坝乡街道,一打听才知道,沙坝乡政府已经没有在原来的地点办公,原来的乡政府所在地的房屋由于在上个世纪60年代修建的,目前属于危房,现在临时在沙坝林场场部租用了一套办公场所。 我来到乡政府,在群工办公室等待着我的老师回来,群工办的房间不是很大,二台早已过时的电脑还在超负荷的运转着,房屋里唯一的取暖的就是一个回风炉。与其说是在取暖,其实离开回风炉远一点,冷飕飕的风就从大门吹了进来,也就没有一点温度了,不过工作人员还是认认真真的在打印着材料,接待着来访群众。当有群众来访,他们热情的招呼群众落坐火炉旁,一杯开水递到老百姓手里,他们便在自己的位置上登记着群众的意见、看法。我问他们冷吗,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说这都习惯了,是的,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工作,习惯于这样的气候,更习惯于在简陋的环境中热情的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晚上,我的老师还没有回来,我也没有与他联系,晚餐就在乡伙食团吃的,三菜一汤,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的,伙食团房间虽然没有装修,但是收拾得井井有条。 晚餐结束,我的网友叫我到她们厂部招待所去住,她告诉我因为条件要比乡上好得多,我一再推委,还是坳不过网友的热情,我也只好答应了,坐上摩托车来到红山厂部,网友已经把热水为我准备好,当我洗掉了一天的疲乏,安静的躺在招待所床上,听着窗外的夜鸟偶尔发出的啼鸣,我沉沉的睡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