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乡音 惜乡情 周末在家,一远房堂哥来家,我那年已七旬的老爸热情招呼,并正色告诉我儿:“喊索索(阴平,叔叔)……”这字正腔圆如假包换的盐亭口音哦,瞬间入耳真不知该石化还是泪奔。 盐亭人说话的一些特有腔调:落实(60)、夺(读)书、歌雀(曲)……个性显著,特有喜感,甚至被编成段子让人掩口葫芦。拿我老爸说,60年代考入北京农大,毕业后展转在海南、云南、首都工作20多载,99年就随我长住绵阳,但他一开口,那些关键字眼不改的仍是浓浓的盐亭乡音。 我呢,读书工作都在川内,但因为所学专业缘故,说话间已无丝毫乡音,给学生讲课普通话一出来,甚至被小朋友们认为是外省人……这曾经让我引以为傲。
近两年回盐亭,老城变化挺大,房子新了高了,街道整洁,夜晚灯火更辉煌,新城扩展以前15分钟走遍全城的家乡也有公交车了……但是,再也没有逢场天挤着摆在十字街的大簸箕上的各色小玩意,更没了那个常年晃荡在旁边冷不丁拍你肩膀吓你一跳的娃娃脸状的四娃;酸辣粉店有几家,但“西河园”已不知道消失了多久;爬高山庙路过进修校弯弯,路边水沟真没水啦……小时候跟妈妈走云溪镇街上,两步一微笑、五步一停留,满街都是熟人啊!而在现在这个全球化地球村中国小县城电梯洋房化的时代,我这“乡音未存”的盐亭人漫步在故乡的街头,晃入眼帘都是陌生的面孔,严重没有归宿感啊!但我还是执着于在这陌生的人群里穿梭,因为我的老乡们还保留了浓浓的盐亭乡音,旁边一20多岁小姑娘话语中“文教脚(局)”一词飘入我耳中,我相信我盯着她窈窕背影的双眼必定是泪眼婆娑了,这一刻朦胧中我知道爬上602台的小路、土地垭的三棵大黄果树、县委山上倒了又建的塔……有一些伴随我童年的“故物”,他们,至今,仍在…… 足以,感谢你们,始终未改乡音的盐亭老乡们!! 2013年4月10日 本帖最后由 云奚山人 于 2013-4-11 09: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