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ic18.nipic.com/20120102/9184293_203624194121_2.jpg 在四川盐亭县东南面距县城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龙泉乡,那里有一个“藏丝洞”,古时曾有“蛮子洞、神仙洞、蚕神洞、凤凰洞”之称,并流传着许多神秘、神奇而又美丽的传说故事和民歌、民谣。其中《藏丝洞的传说》已由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藏丝洞”已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藏丝洞地处金龙村石马沟悬崖之上,1996年开展全县文物普查时,组织人员进行了探测,其洞口距地面7.9米,分左右两洞横排相连、从右洞进口侧见石壁左侧刻有“保密有功,泄密有罪”八个大字,其字是钻刻的,并用土红填写,特别醒目,俯首斜视,前壁上刻有“凤姐二月十生”六个字,后壁上也刻有横四排竖八路32个字,但被苔藓遮盖模糊不清难以辩认。左边石洞长9米,宽5米,高3米,是一间较大的石室。石洞内底部有1立方米大的长方形石坑11个,每个坑都刻有姓名如王聘、王洪、王现等,这些坑原来都有盖子,现在盖子没有了,但盖锁的痕迹仍明显可见,可能是贮藏贵重物品的。前壁上还有六个小洞,想是透气眺望之用;洞的左右角还放着一堆碗大的石块,也许是防卫之用,洞底有一坑泥沙填满,脚踏其上则有空响之声。左洞外有洞口,空间比右洞小三分之一,右洞相隔中有一个水桶大的圆洞,人可躺着来往、洞内已有石坑5个,刻着的名字都是马姓双名,洞左壁刻有一女子骑马缓辔而行之图像,两边刻对联文字一副,上联曰“先祖功德黄帝诏”、下联曰“王氏蚕姑丝绢藏”,所刻的字是用土红填写过的,洞右壁上刻着“咸丰九年虫月开洞十年二月卅止”。据当地人的传说,1962年曾有大胆的人进过洞,当时还发现洞内有“比拳头大,有弹性,外形像豆腐渣的许多丝团,认为没啥用处便丢进了洞下的水坑中,拿走了洞中的青花瓷香炉一个”。在2000年左右,人们通过长梯爬进洞内,发现了一只类似于上图的动物不慎掉入坑中不能出,一直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成活到2008年左右,人们传说是那只“狐狸精”,晚上有同伴为其叼来食物供养它。我在2009年分管旅游的时候亲自到洞里去看过,还叮嘱当地老农定期去洞内为“狐狸精”提供食物。藏丝洞两个洞记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美丽的故事,也留下了未解之谜……,与蒇丝洞相关的遗址和遗迹颇多,如金龙寨、天宝寨、金凤山、凤凰垭、金龙桥 、字库、古井、石锣石鼓、石马、桑木化石 、煤碳等。而今流传在龙泉地区民间一首古诗写道: 丝姑岩上古洞深,洞中有洞坑连坑。 洞藏黄丝堪珍品,壁刻先祖青史文。 铭记蚕神嫘祖诞,风姐二月十日生。 脉接秦宗远古史,源开先蚕慈母情。 从口口相传的诗、民谣、故事和保存在洞内的文字来证实,藏丝洞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盐亭地区桑蚕文化、丝绸文化、嫘祖文化的史证,并具有很高的开发前景。 这些年来,曾有党政、文化旅游、新闻媒体、文物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多次前来考查、了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盐亭文广新旅局和龙泉乡政府热忱欢迎省内外朋友前来考察和进行旅游投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