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大道真正的意义及其他 有网友说:“北新大道通车对于新都城区意义不大”。对此,我不这样看。 新都的发展不能只站在新都城区(也就是新都镇周边区域)的位置来考虑,而是区域内的综合发展。道路的建设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调整也是如此,从这个前提来讲,北新大道的规划是非常科学的。 现在新都的规划是一城两中心,“城”是以新都镇为核心的旧城——新城区,然后一个以新繁为中心的西部中心,一个以石板滩为核心的东部中心,道路方面,一个是偏西方向的北新大道,一个是偏东方向的成青线,加上正中方向的蜀龙、大件、N1,这就构成了北部新城的纵向骨干交通网络。
我们首先看新都西部的北新大道。 北新大道意义重大,因为这是北部新城的骨干道路。北新大道建成以后,将会带动新都西部区域(大丰、斑竹园、龙桥、新繁、新民、军屯)和彭州蒙阳地区、广汉三星堆区域联合发展,包括旅游(新都--青白江---三星堆古蜀文化旅游、三国旅游)、物流(彭州石化大道及开发区)等多产业的对接、连动和共同发展; 另外,我要提醒的是:长期被忽视的成彭经济带(新都大丰---龙桥----新繁,彭州相关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爆发力通过北新大道和其余相关道路的连接(如即将进行的成彭路高架以及成彭路扩建)将会成为支撑新都经济整体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实就经济实力来讲,新都镇由于地处新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经济实力固然年年排第一,但年年排第二的大丰加上排第4的龙桥和稍后一点的新繁,整体实力谁对新都的贡献大我想不用我多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成彭经济带的活力长期被忽视了。新都67万人口,新都镇附近有13万人口,其余人口较多的集中聚居区重点分布在大丰、三河、龙桥、新繁、斑竹园等街镇。(大丰正住人口2万多,但流动人口有5万多;龙桥正住人口也只有两万多,但仅其服装城区域吸纳周边流动人口1万左右,服装生产旺季时人还要更多;三河也是如此,它的物流吸引的流动人口大大超过本地正住人口) 现在北新大道一通车,靠近成彭路的斑竹园镇(不是象大丰、龙桥、新繁等成彭路直接穿过的区域)的潜力就开始被挖掘和发展,这将进一步增加成彭经济带的经济实力。 再来说东边。 东边是泰兴、木兰、石板滩等长期未能尽快发展的区域,一是因为丘陵地区,没有大的工业产业支撑,另是因为交通配套相对落后,所以,是属于经济实力新都排名倒数的几个乡镇。就象木桶理论所讲的一样,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桶的木板,而是取决最短的那块。与此同理,新都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不是仅仅取决于新都镇的发展程度和现代化进程程度,而是取决新都东南西北整体发展水平。而因为种种原因,西边和东边被一定程度上得忽视了。各位网友知道吗,离成都最近的新都的区域,不是新都镇,而是大丰和木兰!看看地图你就知道了。 将于今年12月底初通车的成青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新都木兰、泰兴、石板滩(成青线没有直接经过石板滩,但石板滩作为成都市重点发展镇之一,其内在的经济潜力可以通过成青线的辐射而全面带动起来,这方面,成都成华区和石板滩都有具体规划了,下次另发帖子说)的发展和产业布局问题 最后说中间,也就是很多居住在新都城区的网友关心的问题。 目前,大家反映非常强烈的大件路其实用不了多久它的功能就会退化为城市干道的功能。原因在于:大件路主要的功能是货运,因为以前北部道路不畅通,所以给人交通瓶颈,通而不畅的感觉,现在,成青线(配套编组站和青白江区货运物流基地建设的道路)和N1线(位于新都三河街道3400亩的物流园区且连接金牛工业园区配套的骨干道路,平行于大件路)将从很大程度上分流大件路的货运功能,北新大道和蜀龙大道也从很大程度上分流大件路的客运(看看每天在蜀龙路和北新大道上跑的车就知道),加上这两条路上公交车的开行,又会分流一部分客运。这样一来,大件路的功能就会逐渐退化为城市干道的功能。 再来说地铁。地铁1号线北端终点站在大丰,地铁3号线北端终点站在新都新城区的红星村(也就是西南石油大学后边医学院附近那一片,大体位置在那里,具体位置要等周一咨询了规划局才晓得),2009年开始修。 成德城际铁路要通过新都新城区。 大家看一看,新都新城区这块儿,直接到成都有大件路、蜀龙路、地铁3号,城际铁路,尤其是后两条,那是非常之快的,交通条件综合来说,在新都东南西北区域来说,是最好的,只是需要等待一点点时间。说句题外话,新都房价最高的地方不在新都新城区,而在大丰!为什么呢?因为成都不少做生意的人都选择在大丰买房子。当新都新城区房价在3000元的时候,大丰已经买不到3300元以下的房子了。高档房产价格比万科还高。现在北新大道通车后,给大丰、斑竹园、龙桥、新繁等地的商业地产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不少人开始在那里安家置业。 所以,最后,我想说,新都的发展是需要整个区域全面协调发展的。新都是67万人口的新都,新都是496平方公里的新都。 [em06][em06][em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