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文化,走向市场,是文化的末日!何喜之有?
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将文化推向市场,一是
政府的不作为;二是从艺人员的灾难!
如果全人类都把祖先留传的文明,文化,贱化到了
换钱的境地,人类,与猪狗有和不同?!
啥子都在收税,就不能花点来养活低薪的艺人,从而让文化,文明得以传承?!
...无言...无奈...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支持二楼的说法!
文化走向市场不是走向灭亡,关键是看路怎么走。
少发牢骚、多分析问题;少要求别人,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相信川剧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
楼主看法未免有些片面。
川剧几百年来都是来自民间,存活于民间。
如果说没有政府扶持就要灭亡,那么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川剧了。
再说走向市场也是走向大众的一种方式,试想,如果没有全省130多个走向市场的火把,那能看到川剧的人又有多少呢?
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拿钱来扶持是好事,但不能只依靠这个,起码要两条腿走路。
“吃肉骂娘”是一种现象,只说不做是一种惰性,如果发挥川剧业内人士和爱好者的积极性,各自能切切实实的为川剧做些事,比如前几天演出时,我们论坛上网友组织的“玉梅粉丝团”就是实际行动之一。
可惜!
我从不认为自己这个行外的观众,能约几个不巴腔,不着调的人,把川剧振兴亦或振"朽儿"?!
正如,去假想某次航天发射遇阻,我要喊几个人去把它"抽"上天?
走向市场?说得好响亮!就好像之前看戏不买票?!
我们有眼有珠的,不会没见到教育走向市场,是底层百姓的灾难吧?
各位在ZF"经营城市"的进程中,大量的老成都,都被赶出了二,三环吧?!
你认真去看一下,川剧不灭的支柱,众多的老爷爷,老婆婆,现在是从哪里"进城"看戏的?
我赞同二楼的观点,改革的对立面是习惯保守势力!必须冲破他们的阻挠!
演员也是人!也要吃饭!民以食为天!
但我认为川剧振兴的希望决不在官员,而在于市场化!
哪个说的市场化是文化的悲哀?文化的来源就是市井百姓的生活!
凡是文化都有一个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的过程,想当初京剧在昆曲面前不过叫做乱弹!
而今京剧成了国粹和高雅艺术,昆曲却走入人类口头濒危遗产行列!
谁敢预料周杰伦在200年后不会成为人们怀念的一代宗师呢?
看看北京的民间相声社团——德云社,在郭德刚多年的努力下他成功的改革了相声,真正的走市场化道路,为广大观众所认可!使相声走上复兴之路!
因此,川剧的振兴在于遵循艺术原则的前提下大胆改革和走市场化道路!而不是因循守旧,死保住老大爷、老太太不放,那是没前途的!
戏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她在艺术的百花园中有那么一块合适的空间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