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与小贩之间,总是上演着拨动国人情怀的故事。近日,广州市天河区一名城管协管员在执法过程中被小贩砍了7刀,同一天,白云区的数名城管执法人员也在执法中被小贩殴打。据在场的一名城管协管员说,尽管发生在繁华的东圃大马路,但没有一个路过的群众愿意帮助他们,“周围的群众很冷漠,我当时觉得很难过”。 城管队员的伤口,小摊商贩的暴力,过路群众的冷漠,勾勒出一幅悲凉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责任与忧虑同在的画面。其中固然折射出我国曾经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恣睢与稚嫩,以及广大人民对政府部门暴力执法的不满与对小贩在城市底层辛苦挣扎的同情。但当小贩成为城管,城管成为小贩,背后所隐藏的问题,难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羁绊,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首先,执法过程中双方都应杜绝暴力。过去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确实存在暴力执法的现象,但这不是今日小摊商贩暴力抗法的理由,城管人员也有亲人朋友,小贩不应用过去仇恨将自己塑造成长期与城管对抗的对立面。 其次,基层法制建设依然不足。法治精神还未能普遍深入基层百姓心中,不少人依然抱着“睚眦必报、以牙还牙”的心态,他们并未察觉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其次,政府公信力缺失与权威性受到的冲击。不可否认,过去由于沟通渠道的缺失和一些暴力执法行为,城管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削弱。公信力缺失的情况下,权威性便很难避免冲击。重塑公信力,增强权威性,也是摆在城管执法人员面前首要的工作。 过去部分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确实对小摊商贩造成了伤害,但小贩不能以今天的暴力对待过去的暴力。在城管执法作风普遍好转、城市管理更加科学的今天,小贩利益得到了比过去更多的保障。文明执法,依法经营,和谐环境,共建共享,我想这是营造城管与小贩之间和睦环境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