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无论城市、旷野,也无论春秋、冬夏都会有她的倩影芳踪的出没,特别在水乡泽国的江南,她更像出嫁的姑娘回娘家一样,想什么时候回就什么时候回,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无须约定,高起兴来就是家人不高兴,她还是我行我素、无视他人的存在和理由,撒气娇来,她会放纵自己懒在家里就是不走,一呆就是三、四十天,让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所以雨,在江南就好像被娇惯坏的孩子只能听任自由、任其心愿。
在江南出入,特别是夏季温馨地提醒一句:无论你是宝马行驶还是单车出门,请注意一定要带好雨具,否则随时都有成为落汤鸡的可能,届时怨天尤人亦是枉然,尴尬只能尴尬你自己,别说你是马路过客,就是气象台的气象师也往往被她搅得胸无城府、无所适从。
江南的夏雨的性格乖张,无法定性。活脱脱就是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的秉性,高兴时小鸟依人,平心静气时笑容满面,少不如意就会捉弄要挟,倘若不高兴她就会雷霆万钧,可风雨过后又会蓝天浮云、晴朗一片。
江南的夏雨的脾气也很难让人琢磨的,既有林黛玉般的柔肠百结,又有王熙凤那泼辣刁顽,还有贾宝玉的优柔寡断,还不失……
对江南的夏雨,我喜欢她大气滂沱的一面,她的倾情而注瞬间就把尘世刷新,虽然有时会带来花魂满地、枝残叶陨,甚至会不断地提醒着人们的水位超过警戒线,但她的性本善的出意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无可非议的。她此时往往是雷闪电鸣,也许会狂风大作,一派摧枯拉巧的气势,速战速决从不拖泥带水,极具阳刚之气。
从某些特定方面,我更喜欢她“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温软的一面,温温柔柔、时有时无、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慢慢腾腾、不紧不慢而又有条不紊,风静时恰似一幅幅垂挂的玲珑剔透的门帘重叠眼前,环视宛如置身晶莹织就的罗帐之中。风舞时,她则媚态百生、柔姿竞秀,远看似雾岚漂浮,迷迷蒙蒙,大千世界净显仙界圣境。近处,她会用凝脂雪肤的纤纤玉指在你不经意间无声无息地呵护着你面颊,甚至会恣意地抚摸着你裸露的每一寸肌肤,润物无声,写尽润绝温柔和缠绻。
江南烟雨一直都是文人墨客倾情泼墨的千古绝唱,细细品读,他们大多是对春情秋意中烟雨朦胧大加描绘,或是欣喜或是忧伤地品茗着,颇为偏激。好像对夏日烟雨却惜墨似金,少了激情释放。
夏日烟雨的特点是非常怡人,在炎炎的夏季,她往往把燥热驱走给人以清爽惬意,有时会把气温一下子拉低七、八度,使得有些人不得不赶紧披上春秋的服装。我,则不然,喜欢素面朝天地在烟雨中到处溜达,即使被冻得二臂生出鸡皮疙瘩也不愿加件衣服、撑把伞,因为那样好像心海中那份情就会暗淡似的。
每逢夏日烟雨飞舞时,我会刻意地光着脚丫子穿上双和式凉鞋,到长满芳草的幽林里去踏看似露珠的草尖凝雨的晶莹,雨水弹在脚面的惊悸的感觉胜同晚秋的晨露飞溅,那瞬间的感触恐怕用我的拙笔难以描绘得出,说不清倒不准,有兴趣的人不妨自己去领略一番即可。
如果一定要我说,我只能打个比方吧,小时候的我生长在港城的一个不知名的沿海小镇旁,一条两岸长满芦苇的河流恒亘在我的村前,每逢夏日炎炎的午饭后准会去青石板码头上打浴,河水的潜流的清冽,往往吸引着我情不自禁地把双脚和双腿伸进绿得发蓝的冰清里,尽情地享受冷意,一群小鱼会趁我不备用嘴凿我脚丫和双腿,一瞬即逝,让人猝不及防的感受大概就是我喜欢烟雨惊悸的原因吧。
夏日烟雨的质感很轻,柔若无骨,清雅而轻盈,随风舞动时,飘飘渺渺,似烟若雾地妙妙曼曼,若有若无地朦朦胧胧;风停舞止却又魔幻地变成层层晶莹的珠帘悬挂天地间,倘若你想掀开这珠帘,你就是千手观音也是枉然。——jiojiajie
同样是江南烟雨,同样是水的精灵、是被磨细的雨魂,可夏日的烟雨却不同与花开时风时的烟雨,那时的烟雨涩涩的似有一定的粘度;满城尽是黄金甲时的烟雨浓浓的充满着惆怅和相思的氛围;银装素裹时节,烟雨则冷酷无情,让人十分讨厌。只有绿荷展裙时的烟雨清清爽爽,讨人喜爱而又百媚千生,她那袅袅娜娜的风姿足以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
同样是江南烟雨,却因为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给人的感受大相径庭,春日浪漫,夏阳激情,秋月忧伤,冬凝凄楚。虽然这与人的心情有作千丝万缕的关连,但与烟雨的本质变化时分不开的。
雾里看花一词,我一直对它半知半解,就是百度里解释也是让我一头雾水,雾在眼里,花也在眼里,二者的叠加确有朦胧之美,但这种美在我心里一直好像是亚健康。而它词义又与走马观花相提并论,更让我在心海中涟漪层层、微澜四起,为什么如此意境的词语却落得这种下场,不得不让我要为它们喊冤叫屈。
这种困惑萦绕了我多年,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邂逅,何时茅塞顿开那就不得而知了。六月是百花稀疏的时分,唯有香魂牵人的栀子花冰雕玉琢般地夺人眼目,皎洁的花,绿凝的叶,老远就袭人的氤氲气息让人无法不信步探视,烟雨飘渺中花瓣镀蜡、绿叶发光,宛如妙曼的少女羞中带涩、亮丽无比地摇曳着青春的魅力。烟雨的垂帘使它更是犹抱琵笆半遮面,亭亭似夏荷,袅娜若水仙,赛比绸缎的韵质确显花中公主的高贵,一甩小家碧玉的气质。烟雨中的偶尔一瞥终于把我对雾中看花的偏爱和走马观花的吝惜。
本文转载来自:http://www.bodajingsh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