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环境脏乱差直接影响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农民群众改善环境状况的意愿日益强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全面清理村内、村外的积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河沟、坑塘内多年积聚的垃圾渣土,捡拾村庄周边的白色污染;规范村内垃圾倾倒点的设置,修建垃圾收集点,杜绝垃圾大量存积现象;建立农村垃圾卫生管理,保持环境卫生清洁长效管理的制度或乡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组织村民定期、不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动员农民自觉对门前乱堆乱放进行清理,定点装卸农业生产工具,及时清运保洁。建立统一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暂时不能纳入集中处理的垃圾,可选择就近简易填埋处理。 2、建设简易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禁止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家禽家畜统一圈养,人畜粪便原理水源,配备专门的粪便处理设施,禁止直接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污水污染环境。粪便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集中处理后综合利用,生活污水应有序暗流排放,集中排水式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站;分散式排水的村庄采用生态湿地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河渠两边的植树绿化,改善农村水环境,严禁向河道、池塘倾倒垃圾,造成水源污染。 3、开展村庄庭院整治工作。着重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问题。全面清理村内、院内柴草、杂物乱堆乱放,做到村内柴草堆放整齐、院内物料堆放有序。拆除村内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及时清除村内的粪堆、肥堆。多植树、种花,以绿治脏,以绿挤乱,选择成长快、易管护的植物进行绿化,逐步提高村庄绿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