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15|评论: 11

[文朋诗友] 红色的南江(连载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色的南江(连载一
冯晋彪
第一章  锦绣山川
万  宝  库
玉石大街金铺路,
   木兰遍岭香满屋。
   南江在川北迤逦千里的大巴山腹心地带,全县4600多平方公里。记得当初,我乘着汽车来时,怀着好奇心,一路上饱看着山、水、草、木。最难忘的一个印象,是透过强烈的阳光在地面上所引起的气浪层,望见公路的尽头闪着耀眼的光。一问,才知道那是金子—混在沙中的金子!
   这里黃金太多了!城西160里处有一座“金子山”,传说若干年前有人夜里看见山上火马奔腾,说是金精发泄。1958年,旭光农业社淘金厂竟淘出过玉米一般大的金粒。黃金的蕴藏量可想而知了。
来到上两河口,又逢奇观。这里住着50多户人家,一条两公尺宽、100公尺长的街道,竟是用青、红、白······各色玉石铺成的。雨后初晴,斜阳西照,路面分外瑰丽,就象孔雀开屏。环街还有一条小河,河床是玉石铺的,河水清见澈底。碧波起处,河底就象彩色的锦缎,在水中漂着。
南江不仅“金玉其外”,而且“内藏纶绮”,矿产丰富。不必钻进深山,就在玉米地里,也可挖到美丽的水晶石。还有一种象许多块水晶石集合成的冰洲石,是最高级光学仪器的原料,价值5000元一吨。竹坝的磁铁矿含铁率75﹪,居世界最高的品位。还有石棉,这里一炮就能爆出成吨的原棉,坪河石墨厂日产30吨。铜、铅、锌、铝、锑、锡、镍、银、盐、煤、云母、石墨、石油、磷、硫......还有放射原子能的铀。最近又发现了一稀有金属,无论品味或藏量,目前都居全国第一   !
“万宝库”,这是给南江的新的称呼。这称呼毫不夸张。不是吗?农民把庄稼种在光秃秃的鹅卵石坝上,也有好收成。他们说石头里有油!这不是很值得研究吗?
丛  林  深  处
森林,人们誉为“绿色的金子”。南江有50万亩原始森林。其中有造飞机冀用的桦木和非常坚硬的紫檀木。从巴中到南江,就要穿过一片枝柯参天,车行其间如入隧道的“皇柏林”,相传为张飞所植。林中有五人手扣手也合抱不了的“柏树王”,人蹲在树洞里就能避风躲雨。大坝一处的木材总量,可铺12条成渝铁路,年产100万立方米,采伐100年也采伐不完,在100年以后,新的林区又形成了。
在这些用材林中,还夹着大片的经济林。这里的盘龙湾有一个方圆百里的漆林!再看看那一眼望不着边的青杠林,要养多少柞蚕,出多少丝呵!名贵的补品---银耳就出在这种葱郁的林子里。南江的茶和桐油是素有名气的。林海深处的奇宝异珍更是难以数计,仅远销国外的就有23种,如补脑延寿的良药---天麻等等,大坝农民毛希科1951年挖到一棵老称三斤十两重的大党参。看来很碍眼的黑树疙瘩,却是极为名贵、畅销东南亚的降真香。黑岩有金银花4000亩,它既是药物,又可作清署解渴的饮料。森林里有野牛、野猪、盘羊、野鸡、鹿子和虎、豹、狐、兔,其皮其肉,无不各有妙用。还有两种山珍:一是石笋,这可不象一般的笋,它生长在岩石上,状如煤气灯的纱罩,凉拌吃又脆又香;一是竹鼬,很象白熊猫,常年生活在竹林中的土洞里。吃过这种肉的人,就会懂得为什么民间有“天上的班鸩,地下的竹鼬”这句俗话。
南江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每年二三月,高山积雪溶化,春风染绿了山岗,遍野的木兰花(又名玉兰花)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入夏,映山红(又名杜鹃花)盛开了。《牡丹亭》里唱的“遍青山啼红了杜鹃”就是指的这种花。这里的人有一个传说,说这花是红军用鲜血染红的。巴山没有秋高气爽的景色,因为秋天这里正逢雨季。不过秋雨蒙蒙也别有韵致,袅袅的雨雾云烟,挂在山腰,群峰象白茫茫一片大海中星罗棋布的小岛。唐代诗人李商隐有《夜雨寄北》一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西夜雨时?”把巴山清秋夜雨的情趣都写出来了。不过最扣人心弦的还是雨夜秋收。田野灯火点点,到处在忙着收割。打下的谷子送进炕房里去烘干,炕房里又热闹起来。会计室里嘀嘀哒哒,檀珠响处,不断传出丰收喜讯。此种情趣,有待今朝的诗人写出新的“巴山夜雨”来。
“难”  江
南江原名“难”江。据旧县志载:因江水难涉,故名。离城北去上两河口,130华里要过24次河,浅处及膝,深处齐胸。水起水落频繁,无法设渡搭桥,只能涉水而过。人称“一天24道脚不干”。河水流的都是巴山顶上的溶雪水,脚一放进去,就象踩在针毡上。河底生着厚厚的青苔,每个鹅卵石上都象抺有青油,一踩一滑,寸步难行,山里气候变化无常,万里晴空顷刻来了滂沱大雨。一山相隔,这边烈日烤人,那边寒雨湿衣。还有那实然而来的山洪,不知吞没了多少行人的生命!
江难,山也很险。比如,从赶场溪到桥亭子,只不过30里路程,就得经过奈何桥、望乡台、阎王扁、挺心石、转盘磨等闻名胆寒的险道。奈何桥一木悬空,下面是乱石和急流,有心脏病的人是无法过这种桥的。望乡台下一条很长的石梯路,是在绝壁上錾成的,就象从天上搭下来的一样。阎王扁只放得下一只脚,旁无一木可攀,如马戏里走钢丝一样。挺心石据说是阎王扁中一种刑具,此处作为地名,其险可以想见了。
在旧社会里,是无法驯服这些险山恶水的。到了清朝,统治者索性施展“驼鸟的聪明”,把“难江”改名南江。这样一来,似乎也就不再“难”了!
逃  荒  者
南江的方音土语非常复杂。比如对父亲的称呼就有“爹”、“爸”、“爷”、“呀”四种。常有这样的事:几家人同住一个院子,彼此却很难听懂别人在说什么。这里很多人不是土著,而是来自四面八方,最多的是来自川北和陕南的逃荒避难者。达县就有这么一句话:“振烂就振烂,振烂翻铁山”!翻过铁山就是大巴山了。
这些不怕千山万水的流浪人,都有一个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他们非常勤劳勇敢,在崇山峻岭、雀鸟难飞之处,走出了一条条的路;在荒草没人、蛇不疴屎的地方,垦出了一片片的良田。他们走进巴山,仿佛回到了原始社会,经常和野兽斗争。有一首民歌这样唱着:
高高山上没搞头,
又出野猪又出猴。
要想夫妻同床睡,
除非包谷收上楼。
每年播种和收获的季节里,农民们便在地旁搭起棚子,升起烟火,日夜防守。有的为了使庄稼不遭兽害,还用绳索吊到猴子不能攀缘去的地方下种。由于抗兽,大家自愿联合起来,平时相处非常和睦。
(未完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1-1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江有这等好,我们咋没发现呢?看来家乡人都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家乡哟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晋彪同志1953年调到南江,一任职就是十九年,和南江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为南江今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激扬文字,曾写出了这篇蜚声中国文坛的报告文学《红色的南江》在《人民文学》发表,他把南江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给与了诗情画意的展现,道尽了南江的千古风流;我国大文学家叶圣陶称《红色的南江》是南江的一部“新型县志”。

发表于 2013-1-1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南江,可爱故乡!

发表于 2013-1-18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3-1-18 14:2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1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

发表于 2013-1-2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南江,可爱故乡!

发表于 2013-1-20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13-1-2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色的南江,美丽的家园!

发表于 2013-1-2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调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