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承鹏,写了一本书,《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看了他发在网上的自序,风格一如继往的幽默,俏皮中透着一种悲凉的宿命感。在如今,作文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甚至颇有风险的行当,李承鹏曾经逃避了很多年,最终还是飞蛾投火般地写起来。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书名很霸气,应该是讲道理的。书中的道理,从书名上看,应该全世界人民都知道。问题是,既然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道理,为什么还要写进书里,向读者大众传播呢?
这本书既然写出来,就说明在作者的眼里,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道理。2013年下午在李承鹏签售现场发生的惊魂两幕说明,至少有两个人反对该书所谈论的“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道理。
既然反对,那就写文章辩驳吧。
问题是,写文章的功夫,岂是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李承鹏的文章,那是嬉笑怒骂皆成游戏,喜欢看的人多。想拥有李承鹏文字的影响力,很难。再说,就算写成文章,写得也很到位,他们有李承鹏的巨大号召力吗?一个不知名的作者,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字,发在网上,能有上万个读者阅读,已经阿弥陀佛了。
如果李承鹏和他的两个反对者,都生活在西方国家,那就很好办。李承鹏照样销售他的观点,那两个反对者,可以组织一帮人,公开抗议。就像台湾社会,苏贞昌领导的民进党对马英九不满,就发动“火大”游行,结果,10余万台湾民众的怒火,逼迫马英九去倾听民进党的声音。
中国现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半开放的政策,给李承鹏这样胆子大的人制造了巨大的影响力。物以稀为贵,当大多数人“呵呵呵呵”,只敢私下发牢骚,不敢公开唱反调,李承鹏这种胆子又大,文笔又好,又我手写我心的作家,就提前占领了执政者流失的民意空间,成为影响力大公信力强的舆论领袖。
很可惜的是,李承鹏等人写的文字,一方面收获了很多粉丝,另一方面也种植了很多敌人。
为何同样一群文字,在有一些人喜欢的发狂的同时,又有一些人愤恨到入骨进髓呢?除了文字本身的歧义被不同经历的人群在情感世界放大以外,更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精神和利益断裂有关。遭掌掴被扔菜刀的作家李承鹏和他的粉丝,生活在一个星球;暴力泄愤的两个人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底层民众,则生活在另外一个时空。
小布什在国外被丢鞋子以后,国内也有人开始向自己讨厌的公开活动者扔鞋子。如今,作家李承鹏在新书签售现场,竟然直接遭人掌掴之后,又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被扔菜刀,从扔鞋子到扔菜刀,是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暴力升级。
这个发生在图书签售现场的暴力事件,对当事人来讲,李承鹏会因此变得更有图书市场号召力,那两个公开施暴的人,也会成为特定人群心目中的英雄。受伤害最深的,还是这个逐渐断裂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