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纬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苍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辖6区,47乡镇,603村,5675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5。28万人,农业人口占90%。县人民政府驻晋城镇,在县境中南部,距成都309公里,距南充36公里。
地饶物丰,多有胜迹,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辣椒、柑桔、蚕茧、油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地下储藏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盐卤砖用粘土、含铺页岩、建材砂岩。境内有凤凰山、化凤亭、将军碑、青龙湖、油井塔、百福松、凤凰烟雨丞相牌坊、宝马渡等众多景观。
崇教尚学,代涌英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百世流芳“穷不离书,富不离猪”的治家训条世代相传。素有“文化县”之美誉。多著书立说之先贤,慷慨悲歌之志士。汉代有“诳楚存汉”的大将军纪信,三国有“全国之功”的政治家谯周,唐代有佛教第五祖师圭峰何炯,宋代有书写和绘制《妙法莲花经》的何子芝夫妇,元代有尚书马廷用父子,近年有共和国副主席张澜、民主革命家鲜英、无产阶级革命家于江震,“保路运动”先锋罗伦以及为民族复兴而贡献聪明才智的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群。
天酬人勤,经济起飞。实施“产业化、民营型、卫星城”发展战略,建成了粮食、棉花、油菜、 蚕茧、生猪、家禽、辣椒、柑桔、蔬菜、水产等商品基地。年产棉花0.36万吨,蚕茧0.3万吨、辣椒26万吨、 油料1.78万吨,水果3万吨,出栏肉猪50万头,小家禽280万只。国优脐橙“青三九”畅销全国,优质辣椒“二荆条”辣遍亚非拉。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54公斤,纯收入1457万元。机械、食品、化工、丝绸、建材等行业初具规模。川北风机畅销全国,川沱酒荣获四川名牌,“梅喜”牌烟花荣获部优,丝绸产品出口东南亚。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商贸流通日趋活跃,经济在腾飞之中。
路畅村通,环境优越。国道212线纵贯全境,建成高等级公路47公里,实现乡道油路化。邮电数网工程投入使用,移动电话、无线寻呼覆盖所有乡镇。水、电、气供应充足,四平方公里城南新区建设拉开帷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文盲达标。 医院创二甲,卫生防疫全国先进。县政府确定了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策略,制定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16条优惠政策,一个开明开放的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土产特产
川椒“二荆条”,是四川著名土特产品,远销五洲四海,享誉中外,国际贸易代号106。西充是“二荆条”的发源地,独特的土壤、自然地理小区气候和近千年逐步积累的种植技术,形成了独特的产品优势。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颜色鲜,肉厚角长,籽少味辣等特点,被省政府确定为全川唯一的辣椒基地县。
风土人情
此“卖娃垭”位于西充县紫岩乡场头,一棵巨大的黄葛树下,“卖娃垭”石碑分外醒目。据当地人介绍,2000年初,当地一农民在黄葛垭处无意发现露出一个头的石碑,上面有些许残缺的字。经人仔细辨认,上面有“卖娃”等内容。后来人们将此石碑挖出来,才发现这是一块记载当年在此地卖娃儿的石碑。在当地,黄葛垭早就有“卖娃垭”一说,但却没有相关记载,此发现将这一说法予以确认。
据该石碑记载,黄葛垭原名“大王垭”,其卖娃儿的历史始于明成化十四年。当地一进士深为此风郁闷,于是将此垭更名“卖娃垭”。据当地老人回忆,旧社会时,这里的黄葛树下是一个颇具规模的人口市场,辐射四周好些乡镇:卖娃儿的人家将要卖的子女带到这里后,在其头上插上草作标识,经买卖双方讨价还价后成交,买主即将人带走。遇到太小的娃儿卖不脱的情况,有的父母就狠心地将其丢在垭口,听天由命。因此,此处又叫“丢娃垭”。当地人时兴过农历“二月二”,这天,一律不下地劳作,于是这天便成为当地买卖娃儿的交易日。
为让后人不忘这段历史,当地政府特在黄葛垭立下这一特殊的纪念碑,以示后人。
紫岩,在西充县城以北30公里,原名紫岩乡。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有个“娃娃市”,专门买卖儿童。该市在紫岩场东端垭口的一株大黄桷树下,故又叫:“紫岩卖儿垭”。
娃娃市的由来和始于何时,无从查考,但据长者言,迄今已有300多年,终止于解放前夕。其名声盛传于川北蜚声于天府之外。建国前的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例办“文昌会”(文昌菩萨的会),从初二到十五,办会演戏,全县各场镇的土特产,也在会期进行交易。娃娃市也在此时开布。凡有子无法养活的人家,部将子抱在市上出卖。有钱无子的人家,也到市上去买。市上只有男孩买卖,没有女孩买卖,所以“娃娃市”。这是重男轻女的恶习所致。卖的一般把娃娃的生年月日,包在娃娃的头上,作为标志,买的一办带上衣帽鞋袜和尿布,表示意图。买卖双方,直接洽谈,成交后,卖的把娃娃生年八字交给买方,买方把娃娃所穿的衣服鞋袜和尿布当众脱光,退还卖方,穿上自己带去的,再交价款,从此娃娃即与生身父母断绝一切关系,娃娃一生的教养、婚姻,概由买的负责。
娃娃上市的年龄,小只几个月,大至两三岁,越小价越高,越大价越低,最低的,一个娃娃只值一斗米,当时一般叫“一娃一斗米”。最高的,也不过一个娃娃只值一石米。当时一般“一娃一石米”。3岁以上的,一般无人买,“大的喂不家”,这是当时的“口头禅”,因此都喜欢买小的。
二
农历每年的二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因为没有饭吃,生身父母不忍娃娃饿死,将自己三、四岁到五、六岁的娃娃无偿恳求有钱人收为养子的,也年年部有。收为养子的,一般由养父母送给生父母一、二斗杂粮或几十文至100文小钱,后来送到200文至1000文铜元,当时一般叫这些人为“大善人”。生父母要给养父母立一“纸约”,写明:“立约人某某,因生活无着,愿将其子送与某某善人膝下为子,从此与我断绝父子和母子关系。......人吃五谷,能生百病,生死存亡,听天由命,立约概不过问”等语。生父母先交“纸约”,养父母后交钱物。之后,如是五、六岁,先向生父母叩头,后向养父母叩头,养父母给娃娃取了名字,娃娃即随养父母而去,此时娃娃多频频回头,向生父母嚎淘大哭,生父母也掩泣而走,不敢回顾。
三
紫岩娃娃市,弃娃的现象也同时出现。在弃娃的身上,一般都放有弃娃娃的生年月日的小竹片或小纸条。有的在小竹片或小纸条上还写着:“小儿不幸,请君见怜;小儿有幸,感君大恩”的字句,希望有人收养,收养的弃娃有的长大后,想找到生身父母的,也不乏其人。相传1853年(咸丰三年),有一杜某,在卖儿垭拾一弃娃,成人后,弃娃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找到了他的亲生母赵秦氏,弃娃的养生身父母逝世后,他送山归葬毕,即回归赵家,奉养生母,传为美谈。
四
在紫岩娃娃市买的娃娃,买方父母绝大多数都爱若掌珠。绝少虐待和歧视。但氏族内部也有纠角横生的,1823年(道光三年),紫岩马某,卖一娃给杜某,杜某给娃取名杜毓英,送之读书,后来入学、补廪,于1852年(咸丰二年)壬子科中举,成为能文善书的名人。杜毓英中举归来,杜家大宴宾客,旗伞鼓乐,拥到杜家祠堂和杜家祖坟,举行祭祖拜坟仪式。马家闻之,率领许多男妇,前去抬人,说杜毓英马家的血统,应祭马家的祖,拜马家的坟。双方相持不下,拥到西充县衙,县令(县长)问杜毓英的意见,杜说“马家认为我是马氏子孙,小时就不该把我价卖,既然价卖,马家关系,便已断绝,而我又是杜家养大,送我读书,尤与马家无关。这怎么该去祭马家的祖、拜马家的坟呢?生身父母小,养身父母大,这是古训。”请县令出示晓喻,凡属紫岩庙文昌会期所买之娃,本族不得歧视,外族不得生非。县令照杜毓英所说判决,并出示晓喻,问题始告解决。自此以后,氏族之间的纠角,便少发生,但氏族之内,买方父母,仍必须与族长送礼,并宴请各房长辈,才能入买方氏族。吃“清明会”,成为氏族的子孙。
五
卖娃、弃娃的生身父母,表面上均不承认是其亲生,但有的思娃心切,每当知道娃的地方,多借故暗前往探视。并暗中买些“锅亏”、“麻花”等吃的东西,乘买方父母不在时,暗暗给娃吃,但部不与娃说姓名,道实情,只要看到娃长得很好,便埋头而走,以免引起纠纷。父母内心之痛苦,于此可见,但因此而发生小的纠纷的,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均屡有出现。
六
建国后,紫岩的“文昌会”和“娃娃市”已一并消除。20世纪50年代,红岩公社还办了“娃娃市的展览”,揭露了娃娃市的悲惨和旧社会的罪恶。昔日大王垭卖娃陈迹尤存,一派繁荣景象兴起。登垭回望,远出如环,禾稼葱绿,山川碧透,龙门垭东来拱卫,九坪寨西托蓝天,南屏玉风,危崖兀峭,北障丝宫,峰揽浮云。垭上黄桷崴蕤,生机勃勃,大有千秋永照之势。昔日之卖儿场,今日商贾云集。正为当今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商品流通,贡献其她绚丽的青春。
百福寺公园
百福寺,又名百福禅关,位于仁和镇岁堂山。
岁堂山,现有300亩松林,幽谷深嶂,涛声阵阵。有诗云:“琴洞水声风暗度,书楼山色雨相连,攀岩踏破白云去,不敢登临忘昔贤”。山上有百福寺,典雅别致。殿堂始建于隋,清1405年(明永乐三年)重修,为县境遗存年代最早的叠梁式斗拱建筑。1983年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8月再次维修。相传,隋进士、南岷山道教创始人程太虚在寺内做功,活了192岁,唐青峰禅师何炯在此坐禅,宋太学学长、进士何群弃官还乡入寺,闭门煮石,年复一年,夜以继日,20年炼就仙丹。前人有《百福禅关》诗曰:“茅庵小结俯清泉,闻说圭峰此望禅。细取山前飞白鹭,香岗石山吐青莲”。
西充旅游资源概况
西充县旅游资源主要有汉将军纪信故里碑、张献忠遇难地凤凰山、凤凰山(张献忠殉难处)、化凤山、将军碑、万民宝塔、西充文庙、纪念广场。其中,“五山一湖”(凤凰山、化凤山、万年山、南岷山、岁堂山及青龙湖)尤具特色。
西充旅游资源还独具特色,除展现历史人文遗迹外,更鲜明突出了“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这样一个主题,“五山一湖”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喧嚣城市生活中的人们至此,顿感赏心悦目,轻松愉快,悠然自得,实乃人们探古寻幽、宗教膜拜、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
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西充县境内的多扶镇,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殉难于此。张献忠,字秉吾,幼年家境地贫寒,明崇祯3年,聚米脂18寨农民起义,号“八大王”,崇祯6年至17年曾五次入川作战。清顺治元年,张献忠率数十万义军第五次入川,以凤凰山为大本营,大战清军。清顺治3年12月1日,张献忠于凤凰山带箭岭中箭牺牲。
凤凰山,海拔414米,蜿蜒数十里,形若凤凰,故名。山上东、南、西三面筑有石寨门,周围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山顶为平地,为“营房地”,曾是张献忠所营处。顶峰名“插旗山”,是大西军挂军旗处。东面山岭,被人们称为“带箭岭”,传说张献忠大战清军在太阳溪中箭后,由将士搀扶回指挥营地途中牺牲于此。
多年来,凤凰山一带民众常常拾得箭头、马蹬、大刀、铁茅等遗物,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寻探古战场遗迹。1983年,西充县人民政府将凤凰山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立简介,树标志,封山育苗,建设凤凰山风景区。今日凤凰山早已林木苍翠,松柏长青。昔日的古战场虽已成为历史,但那刀枪相碰之铿锵,人仰马嘶之激越,仿佛仍在游人脑际回荡。,眺览南充城区风光。“登临环顾千峰秀,钟声散入五云端”,为南充又一景观。
西充县经济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近两年来,西充人民紧紧围绕“产业化、民营型、生态卫星城”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工业兴县、牧业富民、招商引资、经营城市”四大工作重点,对外大开放、城市大建设、结构大调整、环境大改善、社会大稳定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历史最快最好的时期。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5亿元,是1979年的11.5倍;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811万元,是1979年的22倍。在全市2002年度目标考核中,工业经济综合考评名列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名列第二,城市建设与管理名列第二,招商引资名列第三,农村经济名列第四。
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979年,西充县农业总产值只有95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元。1994年被定为省级贫困县,1998年实现扶贫越温全面达标。至2002年,农村经济已形成以李子园公司为龙头的“奶牛产业链”,以天薪集团为龙头的“蚕茧产业链”, 以乡镇劳动服务所为中介、驻外劳务输出基地为龙头的“劳务输出链”三大产业链,全年共发展奶牛1800头,产奶2200吨,创产值800万元,奶农户平增收1.5万元。新栽桑1.5万亩,改良桑树1500万株,养蚕8万张,产茧251万公斤,人均发种、产茧、收购名列全市第一。共输出劳务15.2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增长33.3%,实现劳务收入6.4亿元。有序合理地流转土地面积14.9万亩,新增产值6.5亿元,业主户510户,吸纳务工人员9000多人,其中经营100亩以上耕地和300亩以上非耕地专重大户75户。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6亿元,比上年增长9%,比1997年增长38.6%,其中牧业总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粮经比调整为5且4.2。农民人均纯收入1848元,比1997年增加572元,是1979年的25倍。
工业经济迅速复苏,支柱产业逐渐形成。80年代初期,西充工业有川沱酒厂、风机厂、织布厂、塑料厂、麻纺厂、食品厂等,曾一度辉煌,名列全市前列。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西充工业发展观念落后,体制陈旧,从徘徊不前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近两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大打招商引资牌,通过“转、退、改、卖”等途径,盘活做强,逐渐形成了食品、机械、塑化、丝绸、火工五大主导工业支柱。全县10户重点工业企业产销两旺,快速扩张,共实现产值1.8亿元,利税355万元。川沱酒业创税100万元,被列为市政府接待用酒,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 四川上风、盛兴公司分别创税5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李子园牛奶、上风风机、华标防盗门等大批“西充造”产品已挺进市场。2002年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6.6亿元,比1997年增长191%,创税920万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79年,全县的个体工商业主不足1000户。改革开放后,随着西充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个体工商户有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发展状大起来,至2002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037户,创产值13186万元,实现税金2161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7.7%。2002年全县有商业网点9820个,贸易集市38个,从业人员32605人,商品零售总额8.2亿元。城乡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是1979年的39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672元,职工人均年工资额达到8872元,是1979年的20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比1997年增。长95.2%,是1979年的21倍。
人口状况
西充县总人口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69人),其中农村人口53万人,占总人口的84.5%
西充县内共有24个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9.8%;少数民族有彝、傣、回、藏、壮、苗、满、白、布依、维吾尔等23个民族。
自然地理
西充县地处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带,属浅丘地貌,沟谷纵横,丘陵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山脉呈南北走向,北面略高。
西充县多河流,全县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6条,最大的是发源于南部县伏虎的宝马河,全长41.6公里。向西注入的是涪江水系,其余的均为嘉陵江水系。
地名之由来
唐高祖李渊武德4年(公元621年)分南充、南部、盐亭、各一部分置县,因位于汉代充国县之西而得名西充县。
万年山
万年霞光,又称万年佛光,万年灯,万年山名胜。
万年山,位于青狮、双洛、 仁和3乡镇交界处。 方圆20平方公里,海拔617米,是县境最高山峰。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唯东、南、西、北寨门小径可达山顶。
万年山,寺庙规模宏大,精致典雅。分正殿、前殿、斋堂。观音下殿,因唐昭宗李晔御赐“万年禅林”匾,名播川中北。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庙会,香火甚旺,朝拜者蜂涌。清康熙帝御赐“小峨嵋”,刻石留世,有万年灯,佛光千年,星夜闪亮。
化凤山
化凤山是晋城镇东北部九条渠山脉尽头的一部分。每当晨曦初露、朝阳升起,化凤山就沐浴在万道金光之中,似梦似幻,如入仙境,西充人比作“西奈日出”,这就是著名的“化凤朝阳”。1998年建成占地2300余亩的化凤山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茂密,峰峦叠翠,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景色迷人。化凤山其山势巍峨壮丽,山上松柏茂密,山涧小路崎岖,风景秀丽,甚宜登高望远,俯瞰全城,是人们避暑消夏、休闲游览的绝佳去处。
青龙湖
青龙湖,在青龙乡境内,是利用红旗水库开发的旅游景观。
青龙湖,湖面3000亩,有效库容1080万立方米,湖边古迹众多,千姿百态,安葬纪信之子汉襄平侯纪通的马大坟,百亩草坪,可纳万人。
严家洞是张献忠大西军兵毁凤凰山之后,余部进士严锡命隐居办学育人之所。蚕华山是蓝大顺义军过境时,蚕子菩萨恐战祸殃及蚕农而显圣,呈茫茫雾霭,使其迷而退避之处。
贺圣寺建于清同治年间,楼台亭阁,各尽其妙。湖区四岸有集科研、教学、生产为一体的园艺场。内有国优脐橙青三九10万株,老树新苗,漫山遍野,春华变实,馨香醉湖。轻舟作伴,宁静悠闲。飞鸟、小荷、波涌,妙趣横生。
将军神宇
汉将军纪信功德碑,在晋城西外木角乡黄桷桠黄桷树下。1567年(明万历四年)仲秋西充县知县马腾云建。碑高1.68米,宽1米,上刻“汉将军纪信故里”7个大字。1966年9月,被造反派当作“四旧”砸毁。1983年3月将原碑修复重竖。西充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凤山
金凤山,在西充南部,相传唐佛教华严宗第五祖师圭峰来此坐禅,大诗人陈子昂于斯访友。朝观日出, 暮看晚霞,最是超然。
资福寺
资福寺位于西充县城东面西充中学内。资福寺(俗称“大佛寺”),始建于唐,为西充著名佛教大师圭峰禅师说法处。后毁于战火。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重建正殿,至今保存完好。
正殿屋顶呈歇山式结构,殿基高0.9米,面阔五间,共25.2米,进深16米。柱础为圆形,露出地面0.025米。柱径0.44米。角柱均有侧脚。梁架为叠梁式与穿斗结合,梁上彩绘丰富,做工精细。殿宇用料粗大,气势宏伟,是明代中期西充穿斗结构的代表作。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很美!太喜欢了。
楼主也挺辛苦的,我跟你扎起!呵呵。
在哪呢???在哪呢??
[原创]元阳梯田蘑菇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