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镇融合建设休闲旅游水乡 ——通江县水产科技园助推广纳重点镇建设纪实 今年6月,通江县广纳重点镇建设正式启动。一个无工无商的农村集镇来搞重点镇建设,如何破题?广纳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论证后,决定利用本镇位于大、小通江河流域的丰富水资源优势,与通江县水务局采取“镇局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川东北最大水产科技园,助力重点镇建设。目前,水产科技园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全镇水产品产量达5万吨,产值5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80元。 引资6000万建川东北最大水产科技园 培育重点镇一号支柱产业 进入10月,位于通江县水产科技园附近的广纳镇渠江村村民陈上军的生活节奏开始慢下来。“以前我们收了水稻后就忙于栽油菜、种小麦。”陈上军说,“如今在水产科技园里当保洁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加上自己2亩多土地流转给水产科技园,每个月最少都有3000元收入。” 陈上军的生活是随着广纳重点镇建设川东北最大水产科技园的建设而发生改变的。 广纳重点镇以建设“休闲旅游水乡”为总体思路,突出“绿色、生态、科技”主题,在全县“9+2”水产经济带上精心打造川东北最大水产产业核心和水产高新技术示范培训基地——通江县水产科技园。 经过10个月的紧张施工建设,整个水产科技园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10月23日,记者行走在宽阔的产业大道上,全长230米、宽1.5米的休闲观光走廊带,迎宾区、现代节水渔业示范区、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鱼文化休闲长廊区、苗种培育区、垂钓区,以及现代节水渔业示范区的科技之光、亲水广场、水岸驿站、观光走廊、文化长廊、香榭观鱼、渔家风情等“一带六区八景”一一展现在眼前。 “去年通过招商引进的四川华蓥公司投资6000万元,采取BT模式规划建设200亩的通江县水产科技园,集科技示范、水产养殖、鱼种培育、休闲娱乐于一体。园区投入运行后,水产品销售和休闲渔业年收入可达1200万元,实现税利130万元,可向全县49个乡镇5400多户养殖户提供优质的鱼种鱼苗和技术支撑。”县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实施科技+公司+市场的水产科技园建管机制 打造产镇相融的“鱼全宴” 最近,每天都有1000人来这里参观,参观后还在园区内吃‘鱼全宴’。”提起通江县水产科技园带来的新变化,在园区务工的当地村民张太感慨地说。 记者在园区采访时,恰遇园区正在播放水幕电影,喷头喷出高30米的扇形水幕墙,投影机传出的光柱射在水幕墙上形成画面,在音乐的陪衬下,展现出极强的视听效果。 “通过实行‘科技+公司+市场’的发展模式,以‘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企业盈利’为发展理念,实现公司和养殖户互赢互利。”县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以通江县供排水公司、乡镇供水总站、华蓥建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经营公司,制定合作协议,经营通江县水产科技示范园。” 经过协商,三方管理单位最终合同约定,以企业管理章程明确三方权责利的合作经营关系,重点开展水产科研、技术培训、特种养殖、休闲娱乐、商务会谈等经营项目,创建并实行“资金共投、项目共建、过程共管、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五共”合作经营机制。 通过水产科技园的带动辐射,目前广纳重点镇成立水产专合组织6个,发展养殖大户89户,在11个村建成藕鱼工程1300亩,发展稻田养鱼700亩,辐射带动全镇100多户农户发展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