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少听到彝族这个少数民族,这次去凉山州旅行,特意来到了这边的彝族居住区,当时最惊讶的是他们住的房屋。彝族居住的地方群峰耸立、江河纵横、气候多样。其居住形式与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也密切相关,长期的生活实践,使彝族人民在适应自然,合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发明了富于特色的各式民居。互板房、闪片房、土掌房、三房一照壁、干栏房等,是彝族丰富的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大、小凉山和云南宁蒗等地的彝族,其房屋造型多为一种长方形平房,称为棚子。河谷地区的棚子多采用夯筑土墙,木板作互,屋内各开间亦用木板相隔;高山地区的棚子则采用竹墙,墙外涂抹泥巴,顶覆木板瓦,房内开间间隔也用竹墙。棚子面宽长,进深短,一般是在长墙中部开门,面宽为三个开间,有方孔小窗或无窗。富裕人家在房屋外围以土墙,形成院落,并在院墙修筑碉楼,用以防卫。屋内进门正当中为堂屋,较为宽敞,正中稍偏处设锅庄,是全家炊任、烤火、议事、待客、息宿之所;堂屋左侧为内室,放木架床和柜箱之类,亦可作寝外;堂屋右侧开间一般作储藏室,储放粮食,柴草和其他生活用品,也可供未婚子女和客人住宿,凉山彝区也有一些三合院、四合院建筑,这类房屋在门楣、梁枋、拱架、木隔板上雕刻有日、月、鸟、兽、花草等图案,极富建筑装饰效果。 www.fcdly.com
彝族住房一般为长方形平房,喜各自独院居住。按彝族习惯,儿子结婚以后与父母分居,而父母则随幼子生活,或分室而居,或全家合住一室。川、滇大小凉山彝族住房的室内布局基本相同。
彝族民居的建筑特点,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需要多少千千万万彝民智慧的相结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