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禅林》位于彭州城西北约二十公里的至德山,该山属于浅山,上建有三座寺院,山顶为“上三昧”寺;半坡上为“中山昧”寺;山脚为“下三昧”寺。其环境十分幽雅,寺院周围皆是绿树成林、慈竹丛生,野花遍地,可谓天然氧吧。而令人惊叹的是,这里是唐代悟达国师(法名知玄)求治“人面疮”之寺,在“中三昧”寺不远处还可见埋葬他的国师坟。原“下三昧”寺旁立有《三昧圣境》的石碑,便有这神奇故事之记載,现摘略部分于下供参考:
“唐朝悟达国师,法讳知玄。初游学时,所寓之寺有一邻僧,尝患迦摩罗疾,众皆恶之,玄独怜之。......其僧谓曰:‘感君高谊,昭佩不忘!吾旧所居西蜀彭州九陇县(今丹景山镇)......君于他日,必有荣遇。尔后将罗宿患之疾,能一是寻,或可治疗。’言已登途(意思是说邻僧讲完后便走了)。玄师学行既充,声德著,居京师安国寺,宏开法席。感通十二年懿宗皇帝驾幸寺,以沉香宝座赠之署为国师,恩渥隆厚。忽于膝上生一大疮,眉目唇豁状如人面,动转艰难痛不可忍,遍找名医莫之能也。遂忆前约,途至成都寻九陇山......昔之邻僧迎门而入,礼貌勤至延伫一宿,询问所来,遂告厥苦。彼曰无伤,引至岩阿,有泌其泉,清湛可爱,试令洗之......掬浣之初痛切心脐。殆厥而苏,其疮即愈,方知彼僧万应真化现也!遂约其地,树剎以表。”
其意是说悟达国师在此治好“人面疮”后,便以治好疮的三昧神水为名,先后扩建了《三昧禅林》的三座寺院 。当然这有些神话色彩,但正因为如此,也给《三昧禅林》增添了神秘之处,所以历代香火盛。
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多次大地震的破坏,该禅林已毁坏严重,保存较完好的仅有石碑、三昧泉水和清代建的城廓式石牌坊,石坊上仍可见刻之“ 盛唐古迹”等字样。近十年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经过不少佛教界高僧和有识之士的努力 ,“下三昧”寺已全部竣工,其建筑规模和面积都比古时大而雄伟多了,省内外慕名而来的游人和佛教人士已越来越多。而且上、中三昧寺也正在抓紧施工,重建的“中三昧”寺今已颇具规模。
笔者对“下三昧”寺作了较祥细考查,其殿宇、雕塑的菩萨和一对黑色神象均为上乘之作,而且入寺的石阶两侧还塑有众多悟达国师传说故事的多组雕像,还有雕塑的上千大小罗汉和小塔林也堪称一绝。更显神奇的是,重建的《下三昧》寺內还建有少见的《报本堂》殿和《古解冤洞》殿,至今我仍不知这两处殿在佛寺中有何意义,只有待网友去探索研究了!俗话说耳闻不如目睹,现上传“下三昧”寺的部分照片于下,供大家分享参评:
从牌坊沿石阶而上,两侧塑有多组悟达国师到此求治“人面疮”的故事群像
这是悟达国师到此求治“人面疮”,当时在京的邻僧在指点他怎样治愈的方法之塑像
再上便是清代建的“城廓式石牌坊”,顶上仍可见刻之“盛唐古迹”四字。
进入古牌坊“下三昧”寺的两侧山坡上也还塑有多组神话故事群像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