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53|评论: 2

“经典诵读”专家谈:经典诵读将改变孩子的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质疑,对于文化积淀和社会阅历都很少的孩子来说,诵读经典到底能不能起到作用,如果有作用,在诵读文本的选取上又应该做怎样的选择。教育专家们这样看待经典诵读。
  专家:经典诵读将改变孩子的一生
  背诵国学经典终身受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儿童时期的记忆力是惊人的,这些孩子把这些暂时不能完全理解的国学精华储存在大脑里,将来会受益终身。
  在重庆常年从事国学推广的重庆四海经典文化推广中心主任甘健安认为,让小学生背诵《孟子》、《大学》实际上是"赋予学生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也许学生需要用几十年来感悟这些东西,但这个感悟的过程就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台湾素有"儿童读经第一人"之称的王财贵认为,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在13岁之前应该学习的是语文、美术、音乐,其它学科应该放在13岁以后,孩子的理解能力增强再学习不迟。对于语文学习的内容应该以文言文为主,文言文读懂了,白话文自然能读懂。孩子最初的记忆没有深浅可言的,要把握教育的内容,越高深越好,所以,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
  王财贵博士经典诵读理论精要
  王财贵,博士,著名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入室弟子。台湾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副教授。台湾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会长。其概述经典诵读理论精要:
  每天二三十分钟,读经典真的很轻松。
   "记忆力"只在十三岁前发展,这是心理学家共同认定的"人生秘密",但却有许多儿童平白被错过了教育的机会,这是大人们要负责的。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唯有趁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 "活用"
  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了儿童的好时光。
  "经典",就是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这些书有无穷的涵义,要及早 "灌注"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好让它在人生成长历程中渐渐酝酿,发酵,成熟。
  "经典"字字珠玑,不要分难易,不要管长短,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何其简单!
  家长的督导最为成败关键,为了坚定家长们的信心,教师要对家长多提读经典的理论及其好处。
  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教育方法,被遗忘了将近百年了,聪明的家长老师,要及早猛省,不要让你的小孩输在起跑点上。现在全世界到处有读经典班,截至1996年,读经典的儿童已经超过八万人,到2000年,已有数百万,而且正在急速增加中。
  只要小学程度以上,看懂注音符号,有热诚,就可以当读经典班的老师。因为只要看着有注音的书,带着念,就可以了,不需要讲解。 假如有录音机和电脑,还可以利用经典导读的磁带和光盘,利用最标准的发音引导儿童诵读,老师可以干点别的,也可以跟着儿童一起诵读,提高自己。
  "背诵" "理解"可以相辅相成,"东方" "西方"可以谐调融合, "传统" "现代"都有价值, "文言""白话"本不冲突,"精读" "略读"同时注重, "智能""科技"双双成就.......这是吾人推广 "读经典"的心胸与见识。五四以来的文化心态太过小气而偏颇了!"     
读后小记:经典诵读说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相当难,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作为前提保障,待习惯养成,做起来都才会容易得多。当今,不管是小学生或中学生,他们当中大部份对文言文之类的知识点都不是很感兴趣,因其读起来既枯燥泛味,又咬口难懂,偶在人前冒两句之乎者也,只会把别人弄得莫名其妙。究其原因,均因大多数对国学经典不想入门,认为学这玩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根本派不上用场。笔者在读了上述文章后,深感专家的分析非常入理,真想要改变孩子的一生,经典诵读必不可少。孩子们是初升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不能让他们输在人生的起点上。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八月初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以中小学生为重点群体,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让家庭、学校、社会相互联合并负起责起来,用实际行动认真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长此以往,相信孩子们的明天会变得更加美好!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