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说起甜城或提起蔗糖蜜饯,可能不少人都会想到内江。而谈到树立内江糖业辉煌历史丰碑的传奇人物曾达一和他投入巨资修建的曾家大院,也许就鲜有人知了。 内江市沱江乡旧称龙门镇,系清末民国时期一个沱江河畔的一个繁华水码头。1709年,16岁的曾家大院主人福建客家人曾毓光(号达一),随“湖广填四川”来到内江,与族人顽强打拼立足后,他又将家乡福建的甘蔗引入龙门镇栽种,使因战乱濒临绝迹的内江甘蔗种植业得以复苏、发展并逐步繁荣。小码头呈现大景象——货船往来如织,各地甘蔗汇聚至此,各种糖制品送往四面八方…“内江甜城“的美誉由此声名远播。 曾家大院距龙门镇约两公里,它背靠青山,面朝沱江。主体建筑外观为长方型,正面长99米,侧面宽46米,有3座平行石台阶,占地13亩,房屋呈对称布局,三横七纵,层次分明。具有四川“外封闭、内敞开”木构穿斗式民居和福建外围正门立面风格特点。 沿18级台阶而上,轻推正门迈入大院,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两棵枝繁叶茂的古树——一棵核桃树和一棵桂圆树分立庭院东西两侧。大院正厅由6个刻有精巧祥兽瑞草的石质柱础木柱支撑,两侧厢房装饰风格迥异,西厢房透出西洋气息,东侧谨遵中国传统。房屋墙壁为半截木板半截竹篾加泥封,青砖黑瓦,窗户雕花,石阶石缸,水池天井。 300年过去,如今曾家大院已是一个废弃的粮库。因年久失修,围墙和窗棂藤蔓遍布,木柱墙板湿迹斑斑,青砖砂石青苔丛丛。面对此情此景,让人很难将大院此时的冷清寂静与往昔的热闹喧嚣联系起来,更难想象数百年前一个家族和一座城市共同演绎的那个传奇故事…… 大凡寻访曾家大院的人都免不了心存忧虑:长此以往,曾家大院会不会因无人过问而遭遇断壁残垣境况?那个曾经创造“内江甜城”美誉传奇的曾达一是否将因此从人们的记忆里永远抹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