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十一月初,寒流却不期而至。昏黄的街灯在萧瑟秋风里若隐若现,早早的,喧嚣的市井没了晃动的人群,只有稀疏的肩客在路上匆忙疾行。
一阵寒颤,我不由关上窗门,双手搓了搓红红的撑手,赶紧洗漱、解衣、卷入温暖的被窝。被里依然的冷沁,再压压微僵的双脚,呵呵,依旧的冰清。
怎堪眠意中不觉想起了年少时的冬季,那盆暖洋洋的火盆......
大凉山的冬季,格外的严寒。记忆中感觉冬天的冷是那么寒冻。厚厚的棉袄、胀胀的肚皮,再运动一番仍不解寒意。特别是坐在清寒的教室里更觉得寒冷,有时一堂课下来,双腿几乎僵得不能站立。
于是,不堪严寒的我们上课时都带上一个竹编的火笼,里面放上几块红红的杠碳,课堂上有了专心致志,操场上有了欢笑朗朗。
还是农村里来的学生聪明,用一个废旧的碗、盆,在边口钻上一个洞,再穿上铁丝,把上包上胶带,一个小巧实用的火具就制造出来了。因为面积小,杠碳或木炭很容易熄灭,于是,在下课后,操场上尽是孩子们,舞动手里的火具,那燃烧的火炭红红的,呼呼着想,情景蔚为壮观。
有的同学还会抓上几颗包谷子,在空闲时即兴在火盆中丢下几颗包谷子,品尝到鲜美可口的爆米花。哈哈!无穷的乐趣哟,还真令孩提时的我们忘却了埃埃的严寒。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当时的桌椅多为木制,时有教具被火烤糊,终于有一天学校禁令下来了,教室里一律不得使用火笼和其他火具。唉!我们又得遭罪了!包米花吃不成了,火也烤不倒了!于是,在教室里除了老师的讲话声,就是同学们顿足的声音。
现在的学生们想必早没了原来的火笼情趣。油油的营养、厚厚的外套还有暖暖的空调,再已不必惧怕那冬季的冷楚了。但是,每到冬季,我仍然怀念那童年的火笼,院坝里呼呼生风的自制火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