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笔者偶然在《搜狐原创》上看到了前不久在内江文友QQ群里认识但尚未谋面的威远县连界镇残疾人刘浑忠写的历史传记——《逆境中的阳光》,真没有想到一个农村残疾人的文笔那么好,居然吸引我这很难有时间看小说的人一口气看完了他写的两万多字的小说!于是,4月7日,我迫不及待地认识、采访了这位在逆境中顽强跋涉的阳光残疾人。我相信,刘浑忠的传记——《逆境中的阳光》既然能使不轻易被感动的内江市作协副主席罗秀松也数次感动得落泪,我就依然相信这位磨难思变的残疾人作家的前景一定会阳光灿烂。
刘浑忠1965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威远县连界镇,17岁时正在上高中努力求学准备考大学的他,一天突然感到头昏脑涨、左膝关节酸痛。在本地医院治疗多次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还略有加重,他在病床上一趟就是一年多,其间他因备受病痛的折磨和煎熬,一度想以自杀来得到解脱。
直到1984年,他到成都一家大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这种病目前在世界上都属难题,很难治愈。陪同刘浑忠一起从医院回来的父亲,竟忍不住失声痛哭。当时刘浑忠却向父亲表示:“我脚虽成了残疾,但还有双手,还有头脑,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从此,刘浑忠走路就有些艰难,左膝关节不能弯曲。因为身体残疾,刘浑忠被拒之于大学校门外。这对他无疑是“雪上加霜”
,性格也变得内向了,他的父母也成天唉声叹气。但刘浑忠却不甘于沉沦,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奋斗目标。当时,家电维修是新兴行业,刘浑忠从书店买来《怎样修理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维修大全》等等工具书开始钻研。一段时间后,他在姐姐的帮助下,找了一位师傅正式学艺。
虽然有了一定理论基础,但没有实践经验。刘浑忠学艺时,一有实践的机会,师傅就会叫其他几个徒弟先上,而他只能站在一边观看。一段时间后,刘浑忠利用他们休息或夜深人静的时候,拿着万用表、电烙铁,一个人坐下来摆弄收音机、收录机。不久,他就能修好收音机,很快又触类旁通地会维修黑白电视机了。随着技术的提高,他对这门手艺的兴趣越来越浓。
一天,一位顾客背着一台“飞跃”
牌黑白电视机来维修,师傅忙碌了几个小时也没找到毛病。刘浑忠见状,斗胆讲出了自己的看法,果然,问题很快就待得到了解决。从此,师傅就放心地让他维修各类家用电器,并对另外几个徒弟说:“小刘修理每一样电器都细致、用心,焊接点也很光滑、好看,不像你们毛手毛脚的,今后出去摆摊、自立门户,他一定会受到顾客欢迎的。”
果然,半年后,刘浑忠租了一间门面来自己搞维修。因手艺精湛,加之价格适中,找他维修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由于喜爱文学,刘浑忠还专门做了一个书架用来租书,这样既能补贴生活,在空闲时,他自己也能看书。
刘浑忠的爱人焦建英就是经常来租书,才相互认识的。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当时焦建英并不知道刘浑忠腿有残疾。她对他表白后,刘浑忠既喜又愁,喜的是他也喜欢她,愁的是怕她嫌弃他,因为之前别人给他介绍的几个女朋友都是嫌弃他腿有残疾而拒绝。想到这些,刘浑忠就给焦建英写了封信,没想到她说她并不在乎外,她在乎的是心与心的交流。
结婚后,为了早日使家里富裕起来,焦建英还学做菜生意。因为没经验,一段时间下来,不但没赚钱,反而蚀了本。在朋友的帮助下,焦建英又找了一份修公路的活来干。而刘浑忠在家里照看店面搞维修的同时,又摆了个卖副食的小摊。
1995年,见镇街上新修建筑不断,刘浑忠和爱人又果断将店面由老街转向大街,逐渐将生意扩大,经营起了灯具、五金,路子拓宽后日子自然就越来越红火。2002年,刘浑忠一家终于搬进了一套百多平米的新买的住房。
2006年春节后,见从此生活稳定,那时常为此生将会“缺衣少食”的担心已不复存在了时,刘浑忠在业余时间,就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下来。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一篇叫《逆境中的阳光》的初稿完成时,他拿去给本地一位知名作家看。没想到,这位中国通俗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理事,内江市作协副主席罗秀松先生看完后,竟这样评价:“我这人无论是看小说故事还是电视电影,都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感动的人,但你这部作品的人物和情节,却让我数次感动得落下了眼泪。……还有就是文中的主人公从一个怀抱美好梦想的年轻人,陡然变成了终身残疾后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面对现实的自强自立地自谋生路,非常感人!”
罗老师最后又这样对刘浑忠说:“你用朴实的语言叙述的,虽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中所发生的一些极其平凡的故事,但这些感人至深而又真实可信的身边事,既能让建国前的老年人回想起自己壮年时所发生的那些事,又能让50后、60后、70后这些中年人再次回到他们的青年、少年、儿童时代,还能使80后、90后找到其祖辈、父辈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中的一些影子。你这个稿子不但情节感人、引人入胜,而且还如同电影中的场景一幕幕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多灾多难却又充满温暖的一个大家庭,以‘我’为主线大起大落颇为坎坷,故事主人公的命运被那‘愚昧的特殊年代’左右着,让人不得不为‘我’的未来担心,写得真的不错!”
罗老师还从写作的角度给刘浑忠提了不少建议。于是,他又将其作了一遍疏理,不久,发给北京的一次“新视野”杯征文大赛,竟然得了“小说类”三等奖。此后,这个稿子虽然存了起来,再也没向外投过,但刘浑忠却尝试着开始了业余创作,07年初开始发表作品,同年加入“川威”作家协会和内江市作家协会;08年底加入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几年来在全国各报刊杂志上发了大小数十篇故事、随笔、散文近30万字。今年,已积累了些写作经验的刘浑忠,在无意间又将此稿点开看了起来,那些往事不自觉地又浮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再次将此稿重新下了一番功夫整理。
有人在一生中都在为追求幸福而苦恼,如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求职创业艰难或者家庭和先天条件太差等等。那究竟什么才是福?通过刘浑忠的人生历程就能找到答案——全中国人民最大的幸福就是生长在今天这样的好时代、幸福就是知足常乐。刘浑忠的人生历程还足以证明,一个人残疾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残疾吓倒放弃努力。也就是不论你曾经的人生有多么不幸,不论你在生活中曾历尽了多少艰辛,只要你脚踏实地,随便去选择一种你能承受并喜爱的事业从零作起,只要坚强、勤奋,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哪怕是一个残疾人,也同样能走出一条精彩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