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城市──德阳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座城市,我也不例外。城市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向往,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20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四川省德阳市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与一个婴儿来讨论城市仿佛没有多少的实际意义,那时的我对于身边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是那么的渺茫。父母不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因为他们也是在50年代随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支援德阳的三线建设从外省来到这座城市的。听父母说来到德阳时他们都很小,那时在他们眼里的四川是个艰苦的地方,是中国第二个“北大荒”。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他们心目中的那份信仰──建设自己的城市,他们放弃了在外省富裕闲适的生活来到的这座城市。
受国家的响应,已经有一大批怀着心中共同信仰的人民从全国各地会集到了德阳。1970年代在德阳这座城市里已有二重,东电,东汽等一批特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建成,为我国的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不久这三大厂便成为了人们所向往的“天堂”,毫不夸张的说当时要是谁能在这里工作或是能找个这里的对象都是万分高兴的事。
不久国务院决定:德阳撤县建市!人们为之欢呼,人们当时的那份信仰终于得以实现了。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一天的到来,从而使人们为建设好这座城市更加充满了信心。
我是同城市一同诞生的人,如今已经20余年了。20年的发展使新德阳发生了变化的巨大,50多米宽敞整洁的街道、美丽的旌湖,还有那座西南地区第二高的电视塔,而以前的老德阳只有20几条马路,1座桥(东大桥)……看着这些陈列在旌湖宾馆左侧的橱窗里德阳的老照片,再看看今天的新德阳,我不禁为之感动,感动之余,我更深切感受一份身为德阳人的骄傲。
如今德阳的那三大厂依然向人们展示他的风采,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忘记他们为葛州坝,三峡等巨大工程做出的贡献。从而加速了在这座城市建设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基地的进程。成为德阳,四川,乃至中国炫耀的资本。
从小学到中学对于身处在这座城市,我没有多少感觉,只不过认为自己是这个城市的平凡人过着平凡的生活罢了。而现在身处异地求学的我,越发觉得德阳这座城市所带给我了许许多多的感动。
每每谈到德阳这座城市,人们都会谈到这里的人民。的确,德阳人很聪明,不仅为国家生产出了许许多多重型机械设备,也同样把我们生活着的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
也有很多人认为在某一个地方呆久了会失去激情,久而久之会失去理想。所以便想出去闯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也有很多的无奈。”回想起四年前,我为了求学深造,第一次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故乡来到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当时有一种激动与好奇涌上心头,来后发现这里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大城市,这里人们的工作节奏都很快,这必然很好。但是唯美不足的是这里人们生活节奏也同样很快,毫不夸张的说这里的街头几乎看不见走路很慢的人,很少看的到能够细细品位生活的人。其实生活是需要人们慢慢去品位,去享受的。一旦享受生活变成了一种快节奏地“过场”,那么可以说,这样的生活便失去了生活本来的意义。这时让我想起了我们德阳人的那种安逸闲适的生活,所以说,我们德阳人会生活,更会享受生活!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德阳都是我心目中的那个城市,是我向往的地方,她让我们这些在外的漂泊游子可以找到停泊靠岸的港湾。所以,我决定毕业后,回到德阳。把自己在外学到的专业知识释放出来,为自己心中的她尽上自己的一份力,把她建设的更好,使她锦上添花。
祝福你──我心中的德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