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94|评论: 19

[散文随笔] 下基层前不妨读读《李有才板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基层前不妨读读《李有才板话》
(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六十三)
友文
2012年3月21日


    昨晚翻出一本二十多年前买的旧书来看,居然看出许多感慨来。书名叫《李有才板话》,是著名作家赵树理八十年前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写的。
    书中的章工作员,人好、腿勤、有办法、也有魄力,但他“不会接近群众”,被老村长阎恒元一伙人“团弄住了”,对眼皮底下发生的“押地、不实行减租、喜富不赔款、村政权不民主”等大问题居然“一点也不知道”,反而“常说老恒元是开明绅士”,“说阎家山是模范村”。后来老杨同志到区公所去谈自己在阎家山发现的问题,“章工作员三番五次说不是事实”。
    老杨同志为什么能发现问题?他一进村就谢绝村长广聚的盛情邀请,坚持按制度到老百姓家里吃饭。在最穷的老秦家一顿饭下来,“已知道工作不实在”,马上决定“先在群众里调查一下”。他搞调查研究,很有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办法。“老杨同志到场子里什么都通,拿起什么家具来都会用,特别是好扬家,不只给老秦扬,也给那几家扬了一会”。休息的时候,大家“蹲成一圈围着老杨同志问长问短”。村长按照老恒元的计策,想“把他招待回公所”,老杨同志“便半软半硬的发话道:‘跟他们谈话就是我的工作,你要有什么话等我闲了再谈吧!’”“小顺喊叫小福去割谷,老杨同志见小顺说话很痛快,想多跟他打听一些村里的事,便向他道:‘多借个镰,我也给你割去!’”他们“一边割谷一边谈话”,小顺念了许多李有才编的歌。老杨同志觉得李有才“这歌编得果然好”,提出“想见见这个人”,“去他家里闲坐一会”。得知李有才早被村长撵跑了,老杨同志道:“你们着个人去把他请回来,咱们晚上跟他谈谈!”并告诉自告奋勇去请人的小顺:“叫他放心回来!我保他无事!”老杨同志当晚就在李有才的窑洞里问情况、讲政策、作动员、出主意,并特别提出:“你们有两个人会编歌,就把‘入了农救会能怎样怎样’编成个歌传出去。”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干部下基层。现在的基层当然没有那时候复杂,更不会有什么“斗争”,但干部下基层工作要想收到实效,我们就一定不能像“章工作员”那样,而要学“老杨同志”。


附录

三谒雷锋纪念馆(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一)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190487

话说师古斋(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二)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12478

感恩党校(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三)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16116

防止边腐边升的妙招(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四)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22703

建议用“廉洁化”取代“年轻化”(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五)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25394

先进性教育与照镜子(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六)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26824

吊王彦生(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七)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27993

聆听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感(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八)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28331

欣悉一老人之感恩工程作(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四十九)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28373

过浏阳胡氏宅(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29407

人生修养百字歌(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一)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31434

人生四宝(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二)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35046

看热闹及其它(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三)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38098

出湖(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四)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45085

开博周年小记(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五)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46847

趋新别太过(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六)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52608

入学测验(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七)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56160

求则多辱(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八)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59612

闲谈“材料”(二十年来有所思之五十九)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62832

建国六十周年喜赋(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六十)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66738

中国共产党之歌(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六十一)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71432

六十二周年国庆(二十年来有所思之六十二)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274123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3-2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友文 的帖子

友文朋友此建议很好。不过现在当官的要学“老杨同志”也难。问好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一潭碧玉水 的帖子

谢谢!



村长阎恒元,一手遮住天。
自从有村长,一当十几年。
年年要投票,嘴说是改选。
选来又选去,还是阎恒元。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恒元,真混帐,
抱住村长死不放。
说选举,是假样,
侄儿下来干儿上。

发表于 2012-3-2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五十年代就读过,那是父亲的成人识字学习课本。
赵树理还写了很多短篇。
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又一村 的帖子

谢谢先生关注!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小元,坏得快,
当了主任耍气派,
改了穿,换了戴,
坐在庙上不下来。
不担水,不割柴,
蹄蹄爪爪不想抬,
锄个地,也派差,
逼着邻居当奴才。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略有修改:


下基层前不妨读读《李有才板话》
友文

    昨晚翻出一本二十多年前买的旧书来看,居然看出许多感慨来。书名叫《李有才板话》,是著名作家赵树理八十年前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写的。
    书中的章工作员,人好、腿勤、有办法、也有魄力,但他“没经过事”、“不会接近群众”,被老村长阎恒元一伙人“团弄住了”,对眼皮底下发生的“押地、不实行减租、喜富不赔款、村政权不民主”等大问题居然“一点也不知道”,反而“常说老恒元是开明绅士”,“说阎家山是模范村”。后来老杨同志到区公所去谈自己在阎家山发现的问题,“章工作员三番五次说不是事实”。
    老杨同志为什么能发现问题?他一进村就谢绝村长广聚的盛情邀请,坚持按制度到老百姓家里吃饭。在最穷的老秦家一顿饭下来,“已知道工作不实在”,马上决定“先在群众里调查一下”。老杨同志很有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办法,善于发现和肯定群众智慧,注意调动和发挥群众积极性。“老杨同志到场子里什么都通,拿起什么家具来都会用,特别是好扬家,不只给老秦扬,也给那几家扬了一会”。休息的时候,大家“蹲成一圈围着老杨同志问长问短”。村长按照老恒元的计策,想“把他招待回公所”,老杨同志“便半软半硬的发话道:‘跟他们谈话就是我的工作,你要有什么话等我闲了再谈吧!’”“小顺喊叫小福去割谷,老杨同志见小顺说话很痛快,想多跟他打听一些村里的事,便向他道:‘多借个镰,我也给你割去!’”他们“一边割谷一边谈话”,小顺念了许多李有才编的歌。老杨同志觉得李有才“这歌编得果然好”,提出“想见见这个人”,“去他家里闲坐一会”。得知李有才早被村长撵跑了,老杨同志道:“你们着个人去把他请回来,咱们晚上跟他谈谈!”并对自告奋勇去请人的小顺说:“叫他放心回来!我保他无事!”老杨同志当晚就在李有才的窑洞里问情况、讲政策、作动员、出主意,并特别提出:“你们有两个人会编歌,就把‘入了农救会能怎样怎样’编成个歌传出去。”
    我们党一再强调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干部下基层。现在基层的情况变了,下基层的任务也已经大不相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干部下基层工作要想收到实效,我们就一定不能像“章工作员”那样,而要学“老杨同志”。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
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

发表于 2012-3-2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文章大多与政治新闻有关,写之不易,真诚支持朋友一下,问声朋友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3-23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唯安 的帖子

谢谢!

发表于 2012-3-2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友文 的帖子

现在的干部下村,多是做做样子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闲鹤 的帖子

是的。希望能往好的方面回归。

 楼主| 发表于 2012-3-24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阎家山,翻天地,
群众会,大胜利。
老恒元,泄了气,
退租退款又退地。
刘广聚,大舞弊,
犯了罪,没人替。
全村人,很得意,
再也不受冤枉气,
从村里,到野地,
到处唱起“干梆戏”。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旧社会地主欺压农民的血腥记录 以下文字摘自[美]韩丁:《翻身》,北京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一部“种下仇恨”

(《翻身》是美国记者韩丁(William Hinton)在20世纪40年代,亲自到山西上党地区,对当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后所做的记录。)

“有一个张庄农民家的小孩刚刚才六岁,闹灾那年偷摘了他爹东家树上的几把叶子。地主抓住了这个孩子,用大棍打得他混身青紫,并且罚了他爹二十五块银元,相当于他整整一年的收人。为了熬过冬天,他只好去向亲戚借钱,直至十年以后,这笔债还没有还清。”——56页

“有个太行山的农民,因为地主强奸他老婆而动手打了那个地主,就被拴住头发吊起来毒打,直到头皮从脑顶上撕裂,人栽到地上,流血过多而死。”——57页

“如果拖欠了地租,或者还不起利钱,那么地主对他们也毫不客气。那时候,地主就来佃户家里通租。逼不出来,就把佃户逐出那块土地或赶出房屋。要是这个农民抗拒,他就要挨地主或其狗腿子的毒打。”——56页

“在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年的灾荒期间,郭春旺对佃户们毫不留情。苗家弟兄每年向他交纳租子。一九四二年他们打下的粮食还不够自己糊日,可是郭春旺硬要他们把租子交齐。他们想拿自己的一部分土地抵租,但被他一口拒绝了。为了交齐租子,他们被迫向别人借粮。租子还清以后,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充饥,兄弟两个不到开春都饿死了。郭春旺另一家债户裴虎文的母亲,还够了他的三块钱后,没过多久也饿死了。还有一个叫黑胖的农民,把粮食、衣服和家具都给了郭春旺抵债。
灾荒最严重的时候,饿殍遍野,郭春旺把一切能征收的欠租都催上来,困积在自家墓地的墓穴里,等待机会粜售高价。很多粮食因为储存过久而霉烂掉了。”——35-36页

“他(地主申金河)把一部分钱换成银元埋在后院。剩下的钱以很高的利息借给那些急于用钱的农民,月息高达百分之五十,这样不出三个月就能收回一倍或两倍于本钱的利钱。那些还不起债的人就把土地典给他,没有土地的就得拿牲口、大车、农具来抵偿。”——31页

“申金河在村子里很有势力……他掠夺人家的土地和房屋时,心狠手辣。韩生老汉在村东头有三亩上好的地,有一回因有急难向申金河借了二十六块钱,三年以后,连本带利的数目就很大了。老汉多次归还,就是还不清这笔债。于是申金河就把他那三亩好地连同刚打下的庄稼都霸占过来了。他不要谷子,就把地里的谷苗全都用犁桐了,秋后重新种上麦子。韩生老汉却落得无以为生了。”——33页

“中农师四孩向申金河主持的“北老社”借了二百五十块钱,过了两年,师四孩无力还债,结果把他的三十六亩地、十一间房屋、①驴子和大车全都丢得一干二净。全家老少,其中包括几个幼小的孩子,都被赶到露天地里。幸亏师四孩交了几个真心朋友,自己又会一手木匠活,所以总算还能有房住,有活做,一家人才没有饿死。
师四孩家的那些土地,在落入申金河手里以前已经种上了庄稼。幼嫩的谷苗正破上而出,地里也锄过一遍了。申金河打算卖掉这块地,可是因为要价太高,没人能买得起。他宁愿让杂草荒了谷苗,就是不许师四孩种地,硬是毁了这一季收成。”——33-34页

“一个姓申的贫农为了给害病的老婆抓药,向申金河借了八块钱。他把儿子申发良抵押给申金河干活,并且订下了七年契约。七年过去以后,由于疾病、工具损耗和巾金河公然的欺诈,申发良比最初还多欠了几倍的债。他只好扒掉自己的一部分房子,卖了木料赎身。”——34页

“下面是申发良给我讲述的关于他本人的遭遇。这孩子为了抵偿他爹欠下的八块钱,给申金河足足扛了七年活:
刚给申金河千活的那年,我才十四岁。就这样也得在屋内屋外干粗活。我人小,挑不动满桶水,也得上井,只好半桶半桶地挑。我在申金河家做了那些年工,肚皮没有填饱过一回,一年到头光挨饿。人家每夭吃干的、喝稠的,只给我吃小米稀扬,清得连米粒都能数出来。我害过两回病,是累病的。我只觉得虚凉,穿的、吃的都缓和不了身子。我得了病,当然干不成活儿,地主就恼火了。他叫两个人来把我弄回家去,这样我就是病了也不用吃他家的饭了。还要我爹给替我做活的雇工掏工钱。我得病受罪,他家半点不管,花销全是我自家出的。
不论我出多大力气干活,欠下他的那笔债也休想还清。在那里干了几年,原先八块多的债反倒成了三十多块。我对他说:“给你干活是白贴工,越干债越多,不如叫我走了强。”可是人家不让走。字据上写的是七年,拿这就把我拴住了……只要我使坏一件工具,他就逼我赔高价。那年早季长,地特别硬,他催着快些锄,我一发慌,将锄把折断了。他一见就恼了,把我的工钱扣掉了好几块,足足够买两根锄把的。其实坏的那根也不是不能使,我还一直使了好长时间嘛。到年底我拿的工钱还不够买条裤子的。
……
每到年关,申金河枕从我工钱里打克扣。有些工具,他说是我使坏了,要扣;我害病缺工,要扣。七扣八扣,剩下的还顶不了利钱,结果都是他的了,我连半点也剩不下。七年过后,无可奈何,只好扒了我那两间房子,卖了木料、砖瓦,这才给他还清。
打这以后,我又到王来顺家千活。我寻思别家兴许待人厚道些。哪知天下老鸦一般黑,没过两天,我就发现来顺家一也不比金河家强。那年闹荒,我又被迫把剩下的房子卖给了申金河。不想钱到手迟了一步,没能救我老婆的命。她熬不住饥,病情加深,不上几天就咽了气。卖房那点钱也不中大事,埋人花去一些,剩下的买了小米。可是这点小米还是不够活命,一家人只好进山去挖野菜。在那个年头,我们只能吃山葱野菜,啃草根树皮渡荒。”——41-42页

“多少年来,佃户和长工们稍稍表示一下反杭,就要遭到残酷的镇压,因此,如果要向地主的权力发起进攻,农民便深为犹豫,这几乎成了本能。在地主阶级统治的两千年内,一次又一次的反叛都被镇压下去了。率众起义的首领们,不是被收买,就是被砍头,他们的迫随者则被活活地剁成肉块、烧死、剥皮,或活埋。太行地区的地主曾经得意地向一些外国来访者们出示过他们用人皮制成的物品。”——59-60页

“因此人们不难理解,只有当农民被逼得忍无可忍时,他们才会行动起来。不过,一旦行动起来,他们就要走向残忍和暴力的极端。他们如果要动手,就要往死里打,因为普通的常识和几千年的痛苦教训都告诉他们,如果不是这样,他们的敌人早晚要卷土重来,杀死他们。”——60页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光中的杂文《开你的大头会》:   “世界上最无趣的事情莫过于开会了。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头的急事、要事、趣事,济济一堂,只为听三五个人逞其舌锋争辩一件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体浪费时间的最佳方式。仅仅消磨光阴倒也罢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扫兴,糟蹋了美好的心情。会场虽非战场,但却有肃静之气,进得场来,无论是上智或下愚,君子或小人,都会一改常态。人人脸上带着面具,肚里怀着鬼胎,对着冗赘的草案、苛细的条文,莫不咬文嚼字,反复推敲,务求措辞严密,滴水不漏,一劳永逸。把一切可钻之隙、可趁之机统统堵绝。”

发表于 2012-3-28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eoteacher 的帖子

谢谢鼓励!

发表于 2012-3-2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李有才板话中读出当今时弊,这就是慧眼。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6967911 的帖子

谢谢鼓励!热诚欢迎您光临指导《长年游股海,偶尔动诗心——友文新浪博客》!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