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逐渐回暖的天气一扫冬日的阴霾,引得市民纷纷来到户外,而随之升温的还有近郊游,不少市民青睐于身体力行挖野菜,在丰富餐桌的同时,更能体味田园生活。
“想挖些野菜回去尝尝鲜。” 3月15日上午,在西充县常林乡,市民李先生说,生长在田野山间的野菜,由于没有农药的污染,真正算得上“绿色食物”。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经常和父母、同伴一起到田间山头挖野菜。”市民王女士特别怀念自己年少时,挖野菜的经历。如今在西充县机关工作的她,每到春季时,都会呼朋引伴到郊区挖野菜。
“好好的麦苗种在地里,要么被踩倒,要么被连根铲起扔在一旁。”在该乡,笔者还没来得及细细欣赏乡村春日风景,便听到村民张余杭的抱怨。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不少来自城里的游客正快乐地穿梭于田地间,他们戴着手套、拎着篮子、握着铁铲或镰刀,寻觅着鲜嫩的折耳根、蕨菜、椿芽等野菜,有模有样的当了一回“农夫”。
殊不知,他们的快乐却建立在村民的痛苦上。张余杭说,城里人到乡村来做客,体验田园生活,他们表示欢迎,但希望这些城里来的客人珍惜农作物,挖野菜的时候,莫忘爱护庄稼。
根茎倒伏在地上,花瓣四处散落,游客编织的“半成品”花环丢弃在田野中,原本被农作物覆盖的庄稼上,多出了不少脚印……通过观察后不难发现,游人这一路上,还真是搞了不少“破坏”。待游人少后,村民张大妈走进自家油菜地里收拾“残局”,连声抱怨城里人“没素质”。
另外,如何采摘到无毒的野菜,带着这一问题,笔者随后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给出了建议:野菜的“干净”与否和生长环境相关,最好选择采摘远离道路和菜地生长的野菜,这样可避免汽车尾气以及农药、化肥的污染;采摘野菜要细辨品种,以防误采有毒野菜,采摘后最好请当地农民帮助辨识;食用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四肢麻痹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