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演出还是“秀”
新京剧《霸王别姬》争论,还有一个主要方面是体现了中国艺术在市场面前的迷失还是寻找出路。
看过新京剧《霸王别姬》的观众都承认,华美的灯光、令人惊艳的“时尚”虞姬服饰、不停变换的3D玄幻背景、树林浮影中精彩的武术打斗、白衣白面仕女们轻歌曼舞、十位高挑美女身穿露背闪光旗袍分布在观众席周围弹奏琵琶、汗血宝马矫健登台,现代元素的层层叠加使整个舞台美轮美奂。
王翔强调,我们所采用的新手段对传统京剧并不是减分而是加分,使它更有张力,人物性格也更鲜明。如果说它是个“秀”,那也是最有城市文化个性的“秀”,用京剧作主导元素的、北京的“秀”。
《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文章也认为,新《霸王别姬》欲冲出京剧程式的束缚。这样的尝试似乎不能用好或不好来断言其今后的路,能够有这样一个常年在欧洲进行现代艺术形式包装的团队来为京剧走出国门做一点事,对于越雷池半步都战战兢兢的京剧无疑是一次观念的扭转。
然而,来自网民@gzhch-MED则认为,京剧这个程式得留着,如果一个人听不出京剧唱腔的韵味,看不懂京剧身段,再逼真的特效,身价再高的汗血宝马也不能吸引他。不如推荐他去看张艺谋的印象系列舞台剧。
也有观众提出,文艺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走向市场,但怎么挣钱?是不是舞台上充满了各种所谓国际化审美符号、迎合某些假“文青”的审美认知,就会有市场,就能够挣到钱?是不是放弃了这门艺术所固有的艺术规律就能够挣到钱?传统艺术的生命有两种延续方式,其一是原封不动地保护。其二是破旧立新。所谓的“破旧立新”不是“除旧立新”,“破”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是给文化传承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仿佛是生命的繁衍,保持基因的同时,更有新的变异,而绝不是原有生命体的简单克隆。陈士争导演把戏曲中的戏剧提炼出来,试图去制造一种感动,这或许是对一次戏曲的另类拯救。
有容乃大,文化要进步,就应该选择一种开放的态度,就像《哈姆雷特》有上千个版本,京剧《霸王别姬》为什么不能?
是创新还是媚俗
京剧《霸王别姬》是梅派经典剧目,首演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一代代的青衣花旦,都是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是京剧界最锐意的改革者,梅先生的戏从不因循旧法,每部作品都有大尺度创新,上个世纪初,梅先生排演了大量的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独树一帜,他吸收上海文明戏在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饰方面的手法,应用到他的创作中去。京剧因为梅兰芳的改革而达到的巅峰。
作为导演,陈士争说:“新京剧《霸王别姬》是用当代审美和技术重新演释和创造的演剧形式。我们在保留了传统的京剧唱腔的同时,借助互动视频把观众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极简的写意方式创造抽象的舞台环境,并在形体表演上融入武术的成分。这些充满现代感的表现元素并不是为了形式的多元化而存在,而是为故事内涵服务的有机的呈现方式。”
霸王的荣誉主演孟广禄认为,这是非常新颖的一出戏,通过导演、编辑,进行收缩,浓缩,挺好看。虞姬的荣誉主演丁晓君也说,确实京剧如果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可能会需要这样那样的一些尝试。
然而作为观众,曹晋的一番话颇具代表性:“为什么霸王的脸要变呢?老的脸谱不好?先不说霸王的服装,京剧不姓“京”才是改?才是创新?我看是玩儿不转才使劲地想别的办法来哗众取宠吧。希望以后创作能够研究一下中国的传统美学文化,不要弄成四不像。艺术是要去尊重的事业。”
同为京剧人的网民顾谦说:“我是京剧人,京剧艺术是我们国家独有的艺术,在200多年的长河里,也是在演变中走过来的,但不是揣着猎奇心态大刀阔斧地胡变,而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小心地试探性地改变!”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李光还是以宽容的姿态对待创新,他说,《霸王别姬》属于名剧了,今年用这种形式来演出,非常新颖,加了很多新颖的元素,让人看了之后为之一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也认为,这次演的很新鲜,尤其战场的那种气氛,通过声光电、视频等手段,很真实。
“大英雄仗英勇盖世无敌……”孟广禄饰演的霸王虽然变了模样,但一开腔戏味依旧。新京剧《霸王别姬》在剧情结构方面基本上保持了传统版本,删去了“九里山会战”的情节,又加上了久已不演的“乌江自刎”,全剧分为“出兵征讨”、“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四场。梅兰芳版《霸王别姬》,演出时间大约是45分钟,新版本也恰好是45分钟,梅版中的大部分经典唱段基本都被保留。
然而,这部新京剧还是大大颠覆了传统京剧的气质:热闹的武场伴奏被压低了,“夜深沉”、“十面埋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又被刻意凸显,“白脸”的侍女借助现代舞表演来渲染主演的情绪。或许是被这样的陌生场面震住了,又或者根本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整场演出中竟然没有听到一声戏院里常有的叫好声,观众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安静状态。
最意想不到的场面出现在结尾处。“乌江自刎”一场,霸王的宝马乌骓竟然真的进了剧场,在台前与霸王话别后绕场一周。据说,这匹身材健美的宝马是货真价实的汗血宝马,其价值足有800万元,但这样的写实处理,显然有悖于传统京剧讲究的虚拟和程式,以至于演出结束时,观众的掌声都显得有些犹豫无措,似乎不知道该给这出离经叛道的“新京剧”怎样的评价才好。
据悉,该剧将于2月28日开始陆续演出四场,随后将于7月至8月前往伦敦奥运会参加“中国文化周”展演。今年下半年,该剧将正式在华彬剧院驻场演出。本报记者牛春梅
对话制作人 有所“破”,才能有创新
说起北京的戏曲驻场演出,王翔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名字。从厅堂版《牡丹亭》开风气之先,到正乙祠古戏楼的《梅兰芳华》,北京戏曲驻场演出的几个重量级作品背后都有他的名字。此次上演的《霸王别姬》,他又承担起了制作人和演出脚本创作的角色。尽管有些观众可能无法接受这个“离经叛道”的新作品,但作为幕后“操盘手”的王翔,却有着一番自己的思考。
问:为什么这次要对传统戏曲做大的改动?
答:主要是因为这次所面对的观众不同。而且在华彬剧院这种巴洛克剧院里演出,也不能完全以传统的形式再现。因此我们在视觉上有了更多创意,还融入了西方歌剧、现代音乐剧的元素。另外,我们对传统京剧也做了一些改造。我们希望没有接触过京剧、也不知道《霸王别姬》故事的观众,既能被形式感染,也能被故事感动。
问:这个戏的服装、视频、灯光设计都是外国团队,他们能够理解京剧艺术的内涵吗?
答:他们肯定不能理解京剧艺术,但是能理解剧中的戏剧情境。我们邀请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参与创作,就是为了能有更多的创新。比如霸王的红脸纯粹是视觉设计的需求,这个戏的主色是红与黑,所以霸王的脸谱也就勾成了红黑两色。
问:导演要求演员看张爱玲的小说去体会霸王别姬的内心情感,据说有的演员开始并不能接受。
答:其实他们最不能接受的是侍女的戏份。以前的侍女是踩着锣鼓点上场侍立两旁,现在她们要参与表演,在主演表演时用现代舞来外化主演的情绪。侍女自己不适应,主演也觉得会搅了他的戏。但我们就是要有所“破”,才能实现创新。
问:有的观众说这不是一场京剧演出而是一个京剧秀,你怎么看?
答:这个提法也不错呀!我们所采用的新手段对传统京剧并不是减分而是加分,使它更有张力,人物性格也更鲜明。如果说它是个“秀”,那也是最有城市文化个性的“秀”,用京剧做主导元素的、北京的“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