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写会画的许音遂
·夏庭光·
1958年,我和许音遂同赴北京参加中国戏曲学院编剧、导演进修班学习。上课虽不照面,因同宿一地,平时交往甚密。编剧班学员的结业考试是修改自己带去的原作或新写一剧本。老许未择捷径,而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川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作为考巻——是全班学员中唯一新写一戏者。惜乎,返渝后,剧院没即时将《野火春风斗古城》投排,遗为憾事。
许音遂1916年出生于重庆,幼年双亲相继去世。1935年进入戏曲、文明戏团体学画景片谋生。在亦乐班工作时,得名鼓师喻绍武赏识,教习编剧。在旧社会为维持全家生计和满足戏园经营需要,经常日以继夜地赶时间写戏,五六年内,他根据传统戏、小说、参照电影编写了《瑞霓罗帐》、《李三娘》、《十度文公九度妻》、《孟姜女》、《双珠凤》、《珍珠塔》、《天桥》、《花木兰》、《荒江女侠》、《荒漠英雄》、《青城十九侠》等百来本连台、単本川剧。
建国后,更是埋头苦干,为重庆实验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整理、改编、创作了《煮海记》、《千里送京娘》、《宝莲灯》、《钗头凤》、《槐荫记》、《杜鹃》、《九根毛》、《关汉卿》和连台本戏《冲霄楼》,现代戏《刘胡兰》、《三里湾》、《从胜利走向胜利》、《覃家岗上红旗飘》等。有的戏,迄今仍活跃于川剧舞台,成为市川剧院的保留剧目。
老许不仅能编,而且善画,他是川剧剧作家,又是舞台美术设计家。早期不讲,他在市川剧院设计的古装传说故事剧《煮海记》和现代戏《烽火桥头》的布景设计符合川剧表导演艺术的规律,受到内外行的好评;他设计的《焚香记》、《槐荫记》说明书古朴典雅,精巧别致,为观众喜爱珍藏;他绘制的70幅《川剧脸谱》,本由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选出版,因故未曽付印,更大的憾事!那年代老许无相机,更没得彩色胶巻,在诸多不便的条件下,全凭他一笔-笔地将演员勾绘在颜面上的脸谱速写下来,再精心绘制成谱。当时既无劳务费,也无加班费,他体弱多病,家累甚重,清贫自守,乃竭尽心力,务实勤奋,表现出一个穷知识份子的情操美德。至今,仍受到吾界同仁的怀念与钦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