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370|评论: 22

充国世家之四------浙江虹溪水相连,元代入蜀定居西充的斯姓家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斯姓家族的事迹


  第一节斯姓在西充的分布



001728rbd20223z0ss5b5d.jpg

西充的斯姓家族主要聚居在观音乡鹿岩山、金泉乡斯家店、碾垭乡斯家庙。

人口3000余人。斯姓其祖先是元代从浙江义乌到四川做官,后来定居西充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3-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社区发展,我来增加点人气。。

发表于 2012-3-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里不缺人气哦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凤凰山浪子 的帖子

第二节 斯姓家族----书香门第


1.jpg

2.jpg

3.jpg

4.jpg




以上是斯姓家族明代中举的记录,可谓是人文荟萃啊!


5.png

清初的中举记录,截止到1686年。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斯姓家族,一个孝子和贞洁妇女辈出的家族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以上是1686年顺庆府志的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凤凰山浪子 的帖子



第四节 张献忠来了,李氏孤儿寡母跑到盐亭大山逃命!!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清代举人斯举斯母亲  之   太母李氏传。

她在战乱年代(1646年秋天张献忠到了西充,停留了三月)带着儿孙逃到凄江,然后有跑到盐亭的高山中避乱,战后回西充,全是一片荒凉景象, 到处是死人尸骨。


靠挖野菜养活一家, 在儿子媳妇死后,独自拉扯十二岁的孙子长大,直到中举。

高寿86岁而终。真是伟大的母亲啊。:'( :'(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凤凰山浪子 的帖子

第二章 给明代嘉靖皇帝上奏折要求
          修建纪信祠庙的 斯美





明代斯美给嘉靖皇帝写的

关于修建纪信祠庙的奏折

他儿媳就是李氏,孙子就是斯举斯。
各位,明代斯美 是清代斯举斯的祖父哦
给皇帝上奏折,这要多大的官衔了 ??我们来围观一下斯美的奏折,

奏折名字叫 敕修纪庙奏议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凤凰山浪子 的帖子

第三章  四川和浙江的斯姓家族世系



第一节 四川的斯姓


斯姓是元代从浙江到四川做官,定居西充的,浙江义乌族谱记载有斯姓在元代到四川做官,没有再迁回去,

西充县  主要在观音鹿岩山、金泉乡斯家店、碾垭乡斯家庙,人口3000多。
南部县  东坝镇,河坝镇,人数3000多,老人说的都是从西充观音鹿岩山前去的

西充,南部斯姓字辈表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凤凰山浪子 的帖子

第二节  浙江的斯姓家族





QQ截图20120319171856.png

网友斯胜在浙江东阳斯村祖墓前的留影
左边的是当地斯村的村长。


在浙江那边斯姓一直是望族,现在也是,现在人口最多的是浙江诸暨,仅诸暨斯宅乡就有10000多人。超级大姓呀。

浙江斯姓主要分布在

东阳市斯村,1000余人,这是斯姓发源地。

义乌市上溪,人数3000多。

诸暨市斯宅,人树10000多。

此贴感谢西充网友斯盛先生提供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村出了32位教授 诸暨斯姓人“富而能教”


www.zjol.com.cn  2005年10月2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个只有千把人口的小山村——诸暨斯宅村,上个世纪竟走出了32位教授级人物,这一全国罕见的现象,已引起教育界关注。已退休的浙江大学教授斯章梅前天正式公布了他的调查结果。他说,出现这一“奇迹”,得益于200年前一个斯姓人独具匠心的教育理念。

  32位教授各有建树

  这32位教授大多数尚健在,在世者平均年龄69岁,最年轻的仅50余岁。他们在文教、科技、财经、军政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健、著名教育家斯霞、著名焊接学家斯重遥,被《中华名人大字典》收录。而像历史学家斯维至、棉纺专家斯光霄等,更是为人所熟知。

  国内外斯姓人仅两万余人,而出生于斯宅的就占了60%以上,斯姓教授级人物多达近百人,以斯宅村及其邻村螽斯畈村居多。初步统计,斯宅村有教授级人物32人,螽斯畈有22人。年届七旬的斯章梅曾供职于原杭州大学,先后担任讲师、编辑、副编审、编审主任。退休后,对斯宅独特的教育现象颇有研究。几个月前,斯章梅专门从杭州回到老家斯宅,对此作进一步研究。

  斯姓人“富而能教”

  斯姓人之所以人才辈出,这离不开斯姓祖宗“富而能教”的思想。

  据史料考证,明末乡绅斯含章五世孙斯日鉴,注重以力田勤学为家风。其子斯元儒继承父志,患义塾人满,不惜巨资兴建“笔峰书屋”,后又置田百余亩、山20余亩,以田租收入作为延师修葺之资,同时,他又另辟庠田49亩,以其田租作文生膏油之费。

  “斯元儒因而被乡民誉为‘富而能教’的典范,他的教育思想代代相传。”斯章梅说,他至今记得在斯民小学就读期间,中午,一些离家远的学生都不用赶回家吃饭,专门有人会到这些学生的家里端饭菜送来;要是碰上下雨,专门雇用的送伞人会挨家挨户拿伞,送到学生手里。至于读书好的学生,不管学校还是家族,都会给予丰厚奖励。

  教育总放在第一位

  在斯元儒作古140多年后,同样是一位斯宅人,他以常人难以想像的魄力,办了一件让今人传颂的事。

  上世纪70年代初,国内教育处于尴尬状态,斯宅一带情形也不例外。当时负责原斯宅乡教育工作的斯信良忧心如焚。最后,他大胆尝试,在斯民小学内增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并自任高中部负责人,短短几天内,全乡23个大队,有110人参加高中班学习。经两年不懈努力,110名学生以优良成绩获得高中结业证书,有许多人还考入了大专院校,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佼佼者,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教育界专家认为,“富而能教”、“教育第一位”的思想,至今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哈

发表于 2014-5-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山浪子 发表于 2012-3-19 17: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村出了32位教授 诸暨斯姓人“富而能教”

能看到这么多的斯姓资料,我自豪,感谢了,你到时组织下我们去寻祖找根,对了你也姓斯吗

发表于 2014-5-5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史料记载,其出自史姓,为吴大帝孙权赐于史伟。
斯宅,顾名思义,即“斯姓宅第”之谓。斯宅乡有马、邢、杜、张、陈、金、周、徐、黄、斯、蔡、虞、楼等姓氏,而其中以“斯”为主姓,是当今全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诸暨现有斯姓人口约12000余人,在全市400余个姓氏中,排行第25位。斯姓发祥地在东阳(如今的城东街道斯村),故其郡望亦为东阳郡。据载,斯本作史。东汉建安末,史伟(196-265)自鲁国滋阳升徙至东阳后侣村。三国赤乌元年(238)三月,见狱中有非罪者,怜而释之。吴大帝孙权以史伟谳决不平,将行大辟(死刑)。史伟之子史郭、史从泣血陈情,愿捐躯以代。孙权深感其孝,诏赐“斯”为氏,复史伟原职,历十八载而致仕归,故斯伟(史伟)为斯氏开宗始祖。此后,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降,至第二十一世斯楚(716--811)者,于唐开元庚辰(740)从后侣村迁居梵德村。第二十五世斯德遂(864-?),字友迅,从东阳梵德村迁诸暨上林,为上林三斯开宗始祖。三斯即上斯、中斯、下斯。今仍有中斯畈名,后人作螽斯者,谐“螽斯衍庆”义也。斯氏自唐末至今已60余世,至今当已1110馀年。毫无疑问,斯氏为诸暨姓氏构成中最早成员之一,可谓源远流长。斯氏始祖伟公,自幼聪慧勤奋,博览群书。东汉献帝建安末年(公元219年)由鲁国嵫阳迁居东吴宁后侣村(今浙江东阳县),至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参加吴帝孙权招贤之试而名列前茅,被委以“廷尉”之职。伟公为官清正,爱民如子,造福乡里,深得百姓爱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伟公察访狱吏职守,见狱中关押有枉受冤屈之百姓,遂萌恻隐匡谬之心,将狱中无辜悉数释放。不料此举触怒孙权,被治以抗旨犯上之罪,判以极刑。事发后,其子敦、从,一同面君泣血陈情哀求,愿代父一死。吴帝孙权见状深受感动,脱口赞曰:“斯孝子也。”遂赦伟公无罪,官复原职,并于赤乌二年九月(公元239年)诏赐伟公以斯姓,斯姓由此诞生。后伟公致仕十八年,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三岁。斯氏家族自此在东阳繁衍生息。诸暨斯宅则为斯氏第二十五代德遂公一脉所传。德遂公生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73年),相传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公20岁时游学诸暨,一日行至上林乡宋家坞日暮投宿。庄主宋家有女年方20,尚未婚嫁,自幼不语,人皆以为哑。至德遂公敲门投宿时,突然言道:“门外有客至。”其父甚异,疑女与客有缘,遂将女许配德遂公,招其入赘。自此斯姓在此生根,而有斯宅。
斯宅地处会稽山脉西麓,与东白湖毗邻,它经历了1100余年的发展进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斯宅现有居民12000余人,绝大部分都姓斯。村舍依山而建,林木葱翠,景色宜人。沿山一条清流直通浣纱溪,象一条素洁的纱带飘逸在青山之间。这里是西施的故乡,溪水轻吟,山风私语,仿佛讲述着古时西施浣纱的故事;青山绿水仿佛西施永驻的笑颜,引人遐思。美丽动人的传说滋润着这里古老的民风和秀丽的山水,日子随着溪水流来又流走,源远流长,无休无止.



根据网同网友提供资料:斯宅,顾名思义,即“斯姓宅第”之谓。斯宅乡有马、邢、杜、张、陈、金、周、徐、黄、斯、蔡、虞、楼等姓氏,而其中以“斯”为主姓,是当今全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诸暨现有斯姓人口约12000余人,在全市400余个姓氏中,排行第25位。斯姓发祥地在东阳(巍山斯村),故其郡望亦为东阳郡。据载,斯本作史。东汉建安末,史伟(196-265)自鲁国滋阳升徙至东阳后侣村。三国赤乌元年(238)三月,见狱中有非罪者,怜而释之。吴大帝孙权以史伟谳决不平,将行大辟(死刑)。史伟之子史郭、史从泣血陈情,愿捐躯以代。孙权深感其孝,诏赐“斯”为氏,复史伟原职,历十八载而致仕归,故斯伟(史伟)为斯氏开宗始祖。此后,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降,至第二十一世斯楚(716--811)者,于唐开元庚辰(740)从后侣村迁居梵德村。第二十五世斯德遂(864-?),字友迅,从东阳梵德村迁诸暨上林,为上林三斯开宗始祖。三斯即上斯、中斯、下斯。今仍有中斯畈名,后人作螽斯者,谐“螽斯衍庆”义也。斯氏自唐末至今已60余世,至今当已1110馀年。毫无疑问,斯氏为诸暨姓氏构成中最早成员之一,可谓源远流长。  (斯康提供)斯氏源何而来,这个问题曾困惑着我。的确,斯姓太少了,查中国姓氏大全,只有寥寥数字:“古三国东吴有斯敦”,一笔带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找到了家谱,上面记叙了一个让我颇感自豪的故事,才知斯姓为东吴孙权所赐:  斯氏始祖伟公,自幼聪慧勤奋,博览群书。东汉献帝建安末年(公元219年)由鲁国嵫阳迁居东吴宁后侣村(今浙江东阳县),至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参加吴帝孙权招贤之试而名列前茅,被委以“廷尉”之职。伟公为官清正,爱民如子,造福乡里,深得百姓爱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伟公察访狱吏职守,见狱中关押有枉受冤屈之百姓,遂萌恻隐匡谬之心,将狱中无辜悉数释放。不料此举触怒孙权,被治以抗旨犯上之罪,判以极刑。事发后,其子敦、从,一同面君泣血陈情哀求,愿代父一死。吴帝孙权见状深受感动,脱口赞曰:“斯孝子也。”遂赦伟公无罪,官复原职,并于赤乌二年九月(公元239年)诏赐伟公以斯姓,斯姓由此诞生。后伟公致仕十八年,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三岁。斯氏家族自此在东阳繁衍生息。诸暨斯宅则为斯氏第二十五代德遂公一脉所传。德遂公生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73年),相传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公20岁时游学诸暨,一日行至上林乡宋家坞日暮投宿。庄主宋家有女年方20,尚未婚嫁,自幼不语,人皆以为哑。至德遂公敲门投宿时,突然言道:“门外有客至。”其父甚异,疑女与客有缘,遂将女许配德遂公,招其入赘。自此斯姓在此生根,而有斯宅。  斯宅地处会稽山脉西麓,与东白湖毗邻,它经历了1100余年的发展进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斯宅现有居民12000余人,绝大部分都姓斯。村舍依山而建,林木葱翠,景色宜人。沿山一条清流直通浣纱溪,象一条素洁的纱带飘逸在青山之间。这里是西施的故乡,溪水轻吟,山风私语,仿佛讲述着古时西施浣纱的故事;青山绿水仿佛西施永驻的笑颜,引人遐思。美丽动人的传说滋润着这里古老的民风和秀丽的山水,日子随着溪水流来又流走,源远流长,无休无止.

发表于 2014-5-5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暨斯宅,中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0290102e7i9.html

发表于 2014-5-5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5-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暨斯宅,中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0290102e7i9.html

发表于 2015-1-1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在吗,

发表于 2015-1-1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加qq聊

发表于 2015-1-16 22: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