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廖幸 文/图
从2007年,我市第一家跑腿公司成立,到如今已近5个年头。在这期间,有的跑腿公司没落、倒闭,有的却坚持了下来。最近两年,我市涌现出更多的跑腿公司,这是否意味着跑腿行业迎来了春天?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跑腿市场。
低温天气 带“火”跑腿业务
昨(26)日,记者来到了我市第一家注册运营的跑腿公司。没有很大的门面,没有宽敞的办公室,三台电脑,几部热线电话,二十多台电瓶车,这是这家跑腿公司的资本。
天气寒冷,店铺里进进出出的小伙子们却个个精神抖擞,随时准备接单出发。公司负责人赵伟才告诉记者,公司运营近5年,有20名业务员,生意也蒸蒸日上。
“特别是在最近,天气寒冷,阴雨绵绵,大部分市民选择宅在家中,叫跑腿服务的自然也多,半夜三点之前的业务量可以达到100多单。”谈起最近的业务量,赵伟才一脸的喜悦。“元旦、春节又要来了,公司会越来越忙碌。”赵伟才说,节日期间,跑腿业务特别火。“今年国庆节的时候,业务量最高的一天接近280单。”据介绍,跑腿业务最多的是代购食物、代缴话费、水电费等。
“80后”为主力消费群
在客户方面,赵伟才告诉记者,“80后”是主力消费群,占到了公司业务总量的八成。“如今的80后对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并且喜欢宅在家里,我们经常半夜接到年轻人要求送烧烤、送面条的业务电话。”
家住新区的小何,经常叫跑腿服务,“跑腿服务价格能够接受,同时,还能在最快时间给我送来城区里我想吃的东西,挺好的。”
“我是跑腿公司的忠实客户,花较少的钱,节约更多的时间,我觉得值。”家住玫瑰园十二区的小杨表示,在寒冷的天气里花十来块钱就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很是方便。
跑腿公司负责人 信心满满前景看好
据赵伟才介绍,公司成立前几年,由于不被市民熟知,业务量较少,如今,业务量呈现每年35%的递增,他也越干越有劲。
在他看来,近年来的火热生意,不仅是因为市民逐渐开始接受这个服务,更是这几年的经验总结所换来的。虽然跑腿行业前景看好,但竞争也很大,入行需谨慎。
据了解,我市如今有8家快递公司,成规模的却不多,大部分“公司”其实只有几个业务员,业务量也相对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