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藻的一切
海藻本性纯良,就是和宋思明走到一起,我也认为性情未变。她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恐怕多半不是随心所愿。是的,这是她的选择,一切利益和后果都应她自己承担。但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思维。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刚出校门,她看到的纷繁世界与她受到的教育格格不入,她是不是应该感到迷茫,她会不会感到迷茫,她会不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个走出象牙塔的人包括你我当年难道都不一样吗?!可能有人说,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世上的路有千万条,自己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路走下去。首先这不能怪学校,学校没有权利,没有能力改变社会的一切,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针学校是不可能改变的。学校也不允许放大社会的阴暗与丑恶。因为我们的社会是欣欣向荣的一片景象。我们的教育是党领导下的教育。关于道路选择的问题,人人都会说,说教的事凡中国人都会干,关键是如何选择,如何判断是正确的路还是错误的路,什么是正确的路,什么是错误的路。当海藻走出校门时,她看到的是物欲横流,看到的是贫富悬殊,看到的是上层歌舞升平,百姓的奔波劳碌,看到的是贪污腐化,看到的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的冷漠。她和千千万万热血青年一样,怀揣梦想,以学到的知识来报效国家报效辛劳的父母,报答自己十年寒窗的岁月。可是残酷的现实是,学有所长却找不到工作,一腔热血遭遇的是欺诈与冷漠,疲累交加却没有容身之所,勤学苦练的结果是找不到饭糊口,直接威胁到生存。享受的教育是翻身作主,人人平等,出来面对的是有可能为了工作丧失自尊与人格。这个时候,政府指导在哪里,社会帮助在哪里,党的关怀在哪里,法律援助在哪里,事业保障在哪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一个弱女子,此时能选择什么,在这样一个社会她能选择什么,她唯一能选择的只有生存。有奶便是娘。我们都是曾经的海藻,都能体会到这点。海藻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孩,善良朴实,虽不是很漂亮,但有一颗纯真的心。她的想法和大多女孩一样,有一份好工作,有一个疼自己的爱人,有一套舒适的住房,报答几乎曾给自己生命又百般呵护关心教育的姐姐。然而自己和姐姐一样,和千千万万普通的百姓一样,在这个和谐得不能再和谐的社会,在这个利欲熏心的国际大都市,找不到归缩,找不到落脚点,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失去了生存的支撑。想着姐姐不能和女儿团聚的忧伤,看着姐姐两口子为了房子的无休止的争吵,望着姐夫被无端关进监房姐姐无能为力疲弱凄苦的身影,听着姐姐关于过来女人对于男人责任与依靠以及选择男人的实际标准的肺腑之言,体会着热情男友小贝不愿意借给姐姐钱却言之咄咄地谈到要顾自己的小窝那种虚伪自私的纯80后恋爱婚姻家庭理念,感受着和谐背景下与百姓水深火热相陪衬的宋思明之流的奢糜生活。海藻为什么不能把宋思明之类的生活也和谐过来呢?反正取之于民,为何不可以用之于民。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再正常不过的事。什么青春、理想、事业、名声、贞洁、操守、做人的原则、爱情的坚守,只能统统见鬼去吧。所以当宋思明雪中送炭送来了钱、房子、车子,无微不致地关怀时,她接受了,她别无选择。尽管这样,她仍然心存善良,她没有过度要求宋思明给她名份,她对宋思明的感情仍存矛盾与反复(如第一次退回宋送的东西),她仍然牵挂着小贝并且为背叛爱情而痛苦不堪。她终于得到了除名份以外天下女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她终于过上了遭人唾骂的实在而虚空的富贵小三生活。当然,任何选择,在得到利益的同时必然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海藻绝不会例外。六六和我们一样,站在社会主流立场,强烈谴责了海藻这种破坏别人家庭的寄生生活。因此她最终让海藻失去了作母亲的权利,失去了爱情,失去了依靠的男人,失去了一切的一切。也可能是过于残忍了吧,六六还是表现出了同情,没有斩尽杀绝,让一个美国人出面拯救了这个让同情让人痛恨的女人。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是不是在同情、理解与批判海藻的同时,还应深深地思索,是什么原因造成海藻人生大喜大悲,命运无常的呢?谁应对此负责?我们应不应该诅咒和改变这个毒害海藻并造成她人生命运悲剧的原因呢?但愿海藻在异国他乡振作起来,幸福快乐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