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十八怪
一、 卫生城市灰尘盖。说实在的,看见达州市现在这副模样,广大达州市民包括我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禁要扪心自问,这是卫生城市吗?你走在街上看看这树,看看这房屋,看看这路面……到处都是灰尘覆盖着。我们敢对外地客人自豪地说
“达州是省级卫生城市,你看多干净,多漂亮!”吗?再说,我们大家感觉感觉自己每天呼吸的空气,那是一个什么味道,汽油机油味夹杂着浓浓的泥土“芬芳”,呼吸器官里覆盖着厚厚的“黑色物质”,用卫生纸在里面一捣腾,准是“达州卫生城市的特色”。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哟?当然了,有的人也可以罗列一大堆“正当”理由了,比如达州不是正在建设之中吗,不可能没灰尘的。但我要问,你这里有上海的浦东建设大吗,上海那不成了一个垃圾堆了?实际情况呢,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天是蓝的,地是干净的。
二、 州河污染真无奈。有几次,我从塔坨步行到通川桥,看见的是翠绿色的河水,各色的漂浮物,还有河床上的各种垃圾,倾泻而下的废水……真的为达州的水质恶化到这个地步感到吃惊,这难道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州河吗?前不久,《达州晚报》又报道州河上游的明月江遭到污染,那可是几十万达州人民生活用水保护区呀!
三、 火车车票贩子卖。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好多年了,这算是达州的一大地方特色吧!平时倒不是这样,但每到春节时候,那场面就简直不摆了!回家和外出的民工,一年到头想看看父母的老乡,访朋问友的外地客人……都齐聚在达州火车站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有一点,你要想买到车票,特别是所谓的“热线”的火车票,就只有去找火车车票贩子,假若你不懂这个,傻起去排队,等你花四五个小时排到售票窗口时,就只有一个结果,得到的是售票员大声对你说:“没票了!”曾经我有个深圳和上海的朋友问我,没人管吗?我说怎么会没人管呢?但效果不大。我想是这样几个原因在里面造成的:一是个别特权人物和部门跟这种现象存在一种个人经济或部门经济的共生关系,一旦管死了就断了自己的财路;二是职能部门怕困难,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压根儿就没想要办一件对老百姓十分有利又可以提高达州对外形象的事情;三是主要领导不重视,你看见哪个地厅级干部在春节去挤过售票窗口买过票?他们都是干大事的,比如修建高速公路呀,建设新区呀,改造旧城呀……哪有时间管这些老百姓的小事呢?
四、 公共汽车把站赖。只要是达州人和到过达州的普通百姓(不包括小车接送的那些人),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这在达州已是怨声载道,这一点只要你到街上随便问问就能得到答案。这看起来是个小事,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个大事。其中受害最大的要数准时上班的上班族、早点到校的学生族、赶急办事的办事族等,经常整得别人上班扣薪水、到校挨批评、办事办不成。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公共汽车都赖站不走等得乘客发毛,比如8路车就作得很好。但是,如2路、5路等等路车就让乘客十分窝火,也有很多人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依然没有什么效果。所以一直保留着这一达州特色。
五、 中心广场似锅盖。这一点可能是达州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位于来凤路和朝凤路之间的所谓中心广场——一个代表达州的形象工程,就以一个锅盖大小面积的广场结束,规划的大部分面积都以开发商建成房屋而告终。达州人民曾经议论纷纷,但谁也阻挡不了广场面积冷水洗澡——越洗越小的趋势。
六、 闹市街窄车常塞。这种现象在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老城区的老车坝和小红旗桥为甚。每到上下班人流车流高峰时,从达巴路口到南外梧桐梁、从达巴路口到文家梁,基本要坐近四十分钟的车,而路程却仅一两公里,为什么不搞好人车分流呢?我们经常看见文华路和来凤路交汇处人流如织车流如织,为什么不把中心广场地下商场和老车坝地下商场打通,让广大市民从地下通行呢?当然,到西外市政府的车辆分流工程——快速通道正在建设之中,从达巴路口到文家梁的交通压力有望改善,但老车坝却不见任何动静。
七、 炎夏裸身图凉快。这种现象就莫提了,是不是这个城市的遗传哟。每到炎热的夏季,就可以看见许许多多不分老少、光着膀子、只穿短裤的男性市民。这既彰显了一些市民的素质如何,也昭示了这个城市的品位怎样。我记得我曾经在上海工作一年,单位规定男性夏天上班不准穿短裤,我开始还不习惯,但大家都这样也就只有适应了,我后来上街仔细观察,街上也很少有这种现象。我回来后还一直遵守这个规定。
八、 空调之水随意排。当然,这也主要发生在夏季。只要你在街上走,走着走着就一定会尝试到的。商场、住户、娱乐场所等等的空调都加足马力开着,水一个劲地往下滴,你就好象进了某个滴水溶洞。
九、 公汽中途把人“卖”。我以前只是听说过中长途车中途转人的现象,因为乘客人少为节约成本。但达州的很多公共汽车也是这样,他们的理由很多,比如车没油没气了,车出故障了等等。我想他们这样的原因有:一个是节约成本,少数公共汽车联合拉人;二个是不想受终点站排队的制约,想多跑两趟多拉人;三个是公共汽车公司管理不到位,只收钱不管理;四个是有关职能部门不作为。当然,达州的公共汽车弊端还有很多,如一些车况差,车容遭,服务劣等等,《达州晚报.市民忧虑达城公交形象》(2006年3月28日)就作了很好的总结:“比赶超、快如电,刹车急、藏隐患,路与法、全不管,早收车、回家难,服务差、只为钱”,因此,造成了达州市民“乘车难、乘车烦”的尴尬境地。
十、 成群小偷随处在。小偷现象是世界通病,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有。但我想,像小偷有达州这么大密集度的城市可能还是不多,这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大街上、商场里、火车站、汽车站、公共汽车中……你随处都可以遇见。最奇怪是小偷还像警察一样分了管辖片区,还有就是今天被你送进公安局的小偷,明天可能在街上你又遇见了他。
十一、 麻将桌子沿街摆。达州的普通老百姓,不管是开店的还是下岗找不到事做的,也不管是老的还是少的,白天晚上都摆着桌子摸上两圈,最引人注目的是沿街摆上桌子大战“三百回合”。其实这十分影响达州的形象。
十二、 大便小便到处排。很多时候,人们在街上走着走着就可能踏上“地雷”,搞得十分扫兴。而且,你还可以不时看见那些带着小孩或牵着宠物的人,让小孩或宠物随地大小便也没人管理,最不能容忍的是个别大人在背静处也这样。当然,这与城市的配套设施跟不上或布局不合理有关系,但这跟人的素质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却有着更大的关系。
十三、 公共设施常损坏。达州是个正在建设发展中的城市,各种公共设施在不断地添加和完善,但与此同时,公共设施因管理跟不上和人员素质低而造成的损坏也是十分严重的。经常见报纸上登载哪儿的地灯又被盗了,哪儿的电缆又被偷了,哪儿的体育设施又缺胳膊少腿了等等。
十四、 假冒伪劣明着卖。这种现象虽不是达州特有的,但有这种情况毕竟不是一件光荣的事。《达州晚报》(2006年5月1日)头版登载,“五.一”节前,为了规范节日市场,工商等部门对假日消费重点场所进行了严厉整治,检查集贸市场20家、超市15家、餐饮茶楼歌厅等娱乐场所32家……查获销售假冒商品等各类违法案件96件,罚款115万元。还有甚者,××手机销售商,被查处了一次销售翻新手机后还不思悔改,不久又做了一桩销售翻新手机的更大买卖,直至执照被吊销。不过,据他们业内人士说,这家手机店神通广大,换了个名字重新登记注册又开张营业了。
十五、 乱停乱放乱劈柴。达州的车辆乱停乱放由来以久,一些权力部门的车辆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带头违章,败坏了风气;很多公交车也随处乱停,管理部门发现了也就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部分地区管理不力或视而不见,造成了车辆乱停乱放的畸形现象。比如达县的石桥镇,混乱的情况就难以言表。
十六、 乱收乱罚乱球来。目前的情况比几年前好多了,证明现在的领导在下力气改变这种现象。特别是最近欣闻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各部门严格按行政许可项目取费,深受广大市民和单位欢迎。但还有一些单位却依然故我,如工商、公安、运管、医院、电信、移动、联通等,老百姓意见较大。
十七、 公正执法有点“甩”。我们最常见的是野蛮执法。你看一些城管人员,开着车追着小商小贩沿街撵,或把进城没进农贸市场卖菜的农民的蔬菜野蛮地收缴;你看个别交警,把营运车辆拦下后,就把经营者“凉”在一边不闻不问等等,这些让外地客人怎么看待我们达州呢?另一方面,是执法部门该执法却不执法,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就拿九天娱乐会所发生意外火灾来说吧,开业已经好几个月了,达州人都知道有个九天娱乐会所。可失火后居然查出还没办理营业执照,这该是谁的责任呢?真的就罚款了之么?
十八、 百姓办事衙门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是老百姓以前对政府部门总结的,现在这种现象少多了。但不可忽视另一种衙门作风,不能让它成为气候,即:虽然办事时态度好多了,没人对你大声武气地吼了,但就是不办实事,过拖过磨,或东家推西家跑断你的腿。好的是现在政府正在开展整顿机关工作作风的活动,有望好转。
附两相关帖文:
达州十八靓
驳斥蓝宝石2006的《达州十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