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65|评论: 8

关于70、80后学生户口“农转非”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6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7080后学生户口“农转非”的问题
1.自1994年开始,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享受包分配的政策,此后直至2003年,国家政策均要求大中专生必须将户口迁至学校,否则就不能上学,所以对于我们农村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强制性的农转非
2.但2003年后,国家政策却规定大中专生入学时户口迁移随自愿原则,大部分农村新生都没有农转非
3.以上两点导致的结果是,1994年前毕业的人能享受到包分配的政策,2003年后入学的人不必强制的农转非,这样像我们1994-2003年入学的人极不公平,感觉是被政策剥夺了应得的利益。
4. 在2005年9月,台州市路桥区政府就出台了《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实施办法》。据了解,早在2002年,台州的临海和温岭率先畅通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手续。
同时,根据浙江省公安厅[2000]46号《关于进一步解决有关户口问题的通知》第五条对个别在城镇确无生活基础,而人实际居住在农村,且当地乡镇、行政村同意接收、办理后不会产生连锁反应的,经本人申请、辖区派出所调查核实,县(市、区)公安机关可批准其在农村落户。另外,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2002年2月8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第七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和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校户口及档案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5.由于非农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我感觉到了严重的歧视。每年村里发点福利,由于没有我们的份,所以感觉自己是黑市人很自卑,而且其他人的言语和行为总能让我感到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因为同样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别人有,而我却没,我竟然被当做是外面的人!!!比如说村里要做农村医疗保险,村上规定农业户口可以免费,而我们这些非农却只因为这个原因要自己出钱。虽然钱不多,只有几十元钱,但却让我感到了严重的歧视。我可不愿意这种情形再继续下去了。还有,我感觉我已经丧失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已经好几年没人通知我参加类似的事了,村里人都觉得我们这些非农户口的是不能参与农村事务的,所以他们认为我不具有被选举权,他们不通知我参加选举也让我感到选举权的丧失。另外,根据政策,像我这样的非农的住房权也被限制。因为县里的政策是非农户口的不允许在农村批宅基地,也许有人会说,可以到城市里买房呀。但现在的房价这么高,根本不是人住的,至少不是给我们这样的人住的。
6.另外,既然我是非农户口,那为什么我也能享受 农村合作医疗?也许是政府在一些方面承认我是农民,又在另一些方面不承认我是农民吧。
7.具我所知,除了我们这种由于读书而导致的强制农转非外,还有一些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农转非,而他们这些农转非可以说是主动农转非,或自愿农转非。如:当时一些村民为了小孩上学或其他一些原因,通过在县城买房子或其他一些途径,自愿或主动把户口迁到城市里,从而变成了居民户口。但他们这些人是主动的,并且是自愿的,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是由于当时政策的硬性规定而被强制农转非
8.如果政府解决了这一问题,出台和台州市类似的《大中专毕业生回原籍农村落户实施办法》,这样即便会使一些统计数据出现暂时的倒退,但我认为这是必需的,也是由于当时读书要把户口迁到学校这一规定而引起的后遗症,或者说是对我们这批没享受到包分配补偿。因为2003年后入学的学子已经得到了户口迁移随自愿原则,即不必被强制农转非补偿。而且,如果数据上的暂时倒退能换来这部分人的民心,我想也应该是值得的。
9、据不完全统计,我县1994-2003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的户口至今挂靠在县人才交流中心(4000多人),还有6000多人挂靠在根本不存在的大河居委会、东河居委会及各乡镇集体户口。他们都是70后和80后,因为户口问题,他们结婚、子女就学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
而且,近几年来,由于受村集体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村民甚至有了 嫁女不嫁口袋户,媳妇不娶口袋户的思想。最后,我们无辜的孩子也跟着我们成了黑户,自此后祖祖辈辈得是“黑市人口”这是怎样的悲哀!还有我们中有一部分人的孩子都快到了上学年龄,这些孩子的户口、这些孩子今后的教育问题,不得不让我们焦虑。
9.我觉得,如果我们这部分人非转农,并不会造成利益的冲突,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原集体的成员,是由于上学读书,大中专学生入校随迁户口,只是学校人口管理的一项变通的、临时的措施。它不同于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我们大中专学生的户口去向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毕业以后,我们的户口还是要迁出学校的。所以我认为不会造成利益的冲突,否则台州也就不会出台这个政策了。
望有关部门给予帮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所有受害者的站出来,自1994年——2003年有多少户口是“农转非”最后就转成“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假农民了。

发表于 2011-12-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从开始就是吃商品粮的,那时候,农民挑大粪洒汉水辛苦种田,粮食贱卖给城市吃商品粮的,农民悲极,好景不长吃了十几年商品粮,就没有了了商品粮这个概念,于是乎,后来农民卖田卖地大把分钞票,昔日城市吃商品粮的悲级,   昔日土地不值钱的时候,你们农转非了,现在要回来分田地,今昔的农民可没有那么好说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相信,老天爷是公正的,啊门;P:lol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宿愿 的帖子

要知道当时读书,是政府强迫性必须转出,而不是自愿转出,2003年以后才规定:大中专学生户口可以随意愿。
所以,像我们这类,户口被强迫性转出,现在无法迁回的人,你说说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1-12-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考出来的学生应该还是优秀学生吧,但因为政策的原因而成为受害者,政府确实应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发表于 2011-12-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老W在MG之音多年的连篇絫牍的提示下,为那些在文革中历经苦难的幸存者,40年代,五十年代人,恢复了名誉,补发了工资,这些一生历经苦难,受尽屈辱的风蚀残年的老一辈无C阶级歌命家,在泥土埋到嘴巴的时候,有了一张饭票,至此在原则上本人不在发言。  年轻人些慢慢的熬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发表于 2011-12-8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70 80年代,你想办一个农转非,即使你能够给县大爷送一个212,也是不容易搞定的,那个时代,一个县一年才二个名额,你有钱的同时,还必须要有美誉,38红旗手,优秀工作者,你才可以农转非,    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啊,:lol

发表于 2011-12-13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拿分闪人`````````

发表于 2011-12-13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拿分闪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