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旅游,最近两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国钓鱼城”、“中国桂花城”的品牌正在形成,但离光辉的顶点还远远不够。南部旅游所占全省旅游市场份额,微不足道,要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南部旅游资源所谓的富集,就是散、乱、杂、弱,山水风光、状元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古迹遗留,什么都有点,但什么都不是,同质的旅游资源太多,别人的太强,南部不能出类拔萃。自然风光,山---不奇、不险;湖---不宽、不阔。历史沉淀、文化古迹,与周边、全省比,相开见拙,很难、甚至不可能与别人竞争,形成拳头产品。只能作为南部旅游的一种点缀而已。
值得庆幸的是,在县政府的推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荣获了“钓鱼城”和“桂花城”的称号,但不能高枕无忧,两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都还不高,保护、开发的力度还不够大。何况,两张品牌不是南部所独有,更不是南部的专利,虽然在命名上看来是什么“全国”“中国”所唯一,人家也能复制,说得不好听,南部也是复制克隆别人的产品,只是南部人被逼急了,有那个决心和勇气去“抢”别人的饭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这个饭碗不是铁饭碗,有可能得而复失。
南部旅游工作的重点还是要在这两城上做文章,在好看、好玩、好吃方面下功夫。
好看方面,生态绿化,多层次、多色彩,让两城淹没在茫茫林海之中,建筑要有南部的文化特色,展示南部的厚重文化。桂花城的夜景还应提高档次,桂花树上可设计下不同色彩的桂花雨。在嘉陵江两岸的桂花长廊景观建设中也要考虑夜景搭配,让绚丽的灯光倒映在湖中,嘉陵江两岸的火烽山、五面山、灵云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彩灯一片游船来”。在桂博园大门处,雕刻神话传说:伐桂的吴刚、奔月的常娥塑像。不要随便模仿,就算模仿,也要大气点,桂博园的喷泉小儿科一个。南部的“古街落”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别处都有的红灯笼,被网民戏称为南部的“红灯区”,为何不可以挂南部的剪纸、皮影、傩戏面具?另外,水上大剧院应尽早出台,编排出一场高质量的桂花文化大餐来。
好玩方面,加大鱼资源的保护,钓鱼城,钓不到鱼,算哪门钓鱼城?一年一度或一年两度的钓鱼比赛,可以作为一种宣传造势,平时也应该有游客参与的钓鱼比赛,让他们乐在其中。桂花城应建桂花、钓鱼游乐场,不是桂花开的季节也能嗅桂花香,淋桂花雨,泡桂花澡,钓“美人鱼”。
吃的方面,各种美食鱼,桂花酒,桂花糕......南部的名小吃,土特产,做到应有尽有。
引进人才,加大对桂花的科研投入,培育出一年四季都有桂花香的新品种,游客才能源源不断。把自己的的产品做强后,与近邻阆中强强联合,吸引到阆中古城的游客来南部,形成好比峨嵋山与乐山之间的联系。最终把南部的两城打造成国家5A风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