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国外打工,就是为了能带上积蓄回家。然而,在非洲一些国家的机场有着携带超过固定数额的美元便得扣押的“规定”,这就意味 着一部分血汗钱将成为当地机场工作人员的灰色收入。事实上,非洲的中国劳工也会遇到雇佣方拖欠、苛扣工资的问题,一些人回国后仍然拿不到拖欠工资,四处奔 走却状告无门。图为赞比亚,道路建筑工地上为即将回国的同事准备的欢送晚宴。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浪潮冲刷非洲海岸之时,来自中国的商人们,推动非洲迸发出空前的经济增长。在非洲许多城市,随处可见中国援助的学校、医院和体育场馆,许 多国家的通讯系统也出自中国之手。在许多当地人眼中,中国人是富裕的,中国是“天堂”。图为一名非洲妇女走过一个中国饭店的广告 牌。
非洲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装、小家电、五金和摩托车。非洲许多城市都有专门贩卖中国商品的商业街。图为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一名中国商人带着几名赞比亚工人在搬运刚从中国进口的货物。
相较西方人的谨慎,中国商人更愿意进入一些规模小而灵活的领域,按摩中心、饭馆、小裁缝铺、药店,所有能迅速赚钱的他们都干。图为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一名中国女子在市场上销售首非洲人欢迎的中国药品
最初,中国商品以低价占据了非洲市场。后来,其低劣的质量让非洲人深有感触。在非洲斯瓦西里语中,“Chino”一词指中国制造 的产品,同时也泛指泛指价格很便宜,但是质量很差的产品。人们常说:“我又买了一个‘Chino’”。 图为南非亚特兰蒂斯城,一名中国商人正贩卖着中国风格的衣服。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当地就业人数比例较低,许多非洲国家治安不好。不少中国人表示:“在这儿做生意越来越难,人身安全实在让人担忧。当 地拦路抢劫和入室抢劫时有发生。” 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华人企业被抢劫。对当地法律和文化的漠视,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很多麻烦。一些中国企业老板由于无视当地的法律,经常 与当地雇员发生冲突,甚至引发民族冲突。图为罗安达,一名中国女商人的商店门口用手机联系客户。她身后是一名手持冲锋枪的士兵。
非洲国家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但他们继承了殖民宗主国的法律体系,非洲人也很有权利意识。在非洲,工会组织和罢工受法律保护,企业不得干涉工会活动;特别是 当工人罢工时,绝对不能采取解雇、扣发工资等惩罚性措施,否则雇主将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法律制裁。因此,“中国式”管理常常受挫。 就在2011年3月,中国有色集团旗下位于赞比亚的谦比希(Chambishi)铜冶炼厂600名工人因薪资纠纷而罢工,管理层答应将工资提高12%,但 该提议遭到了工人的拒绝,他们要求将薪资提高50%。图为赞比亚,23岁的中国炼铜厂管理者与赞比亚的工人在炼铜的锅炉旁。
无论是中国工人,还是中国商人,都只同同族人交往。如果实在必要,才与当地人接触,比如要做生意的时候。中国商人大多能说几句蹩脚的英语或法语,能够应付出售商品就足矣。中国人也从不嫁娶当地人。图为赞比亚,48岁的中国商人陈庭辉在吃午饭,他的妻子坐在旁边看着他。
中国商人把中国式的生活完全移植到了非洲。非洲人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中国人便在当地开垦菜地;一些地方不能容忍吃吃鸭子和狗,中国人照样把这些动物放进 饭碗。塞内加尔作家盖伊(Adama Gaye)在《龙与鸵鸟》一书中,记述了他多年来观察到的情景:“中国人不同当地人融合,他们生活在非洲的那种格局有点像种族隔 离。”图为赞比亚,一名中国妇女在工厂外的一块土地上给蔬菜浇水,和她一起干活的是一名赞比亚的工人。
与许多身在异乡的中国人一样,在非洲的中国人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便是——寂寞。一位在非洲经商的中国人说:“钱相对好挣,但这里没有KTV可以唱。”图为一家赞比亚中国公司的工人在饭厅里玩麻将。
尽管要面对语言不通、条件恶劣、文化冲突及远离亲人等问题,但每年仍有大批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踏上非洲的土地。对于中国淘金者们来说,生存和富裕的愿望压倒一切。
这就是中国人,田中芳树在《创龙传》里写道,他对中国人的好感来源于此,左手拿着中华锅,右手牵着孩子,背上背着所有的家当,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不过,为什么即使在非洲,而且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商人还是会说出钱相对好赚的话呢?相对哪里好赚,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什么,大家也懂的。去非洲发展吧,比当中国民工强。
这些拓荒非洲的农民工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远远大于 > > > > 外交部
工农兵学商在非洲齐的,现在问题是欧美开始严重关切我在非洲利益,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搅局,现在非洲大饥荒也往中国身上推,就看政府怎么应对了,闯非洲的中国爷们也该挣点气,别留一地的后裔自己跑了,几百年后又成了郑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