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推进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实施座谈会期间,县委书记张勇,面对《四川日报》、《重庆日报》、《内江日报》等省内外7家媒体采访时,围绕隆昌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部署、奋斗目标以及如何加强成渝经济区各地尤其是与临近荣昌的合作共赢等方面,畅谈隆昌变化和发展。 融入川渝 努力建设“五个隆昌”
张勇说,隆昌地处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结点部位,也是“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成都重庆两大市场辐射的“共振区”和“中心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为隆昌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借力发展,拓展出广阔空间。
通过近几年来发展,隆昌“试验示范区”基本实现“三年翻一番”目标,“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从一亿元跻身于“百亿园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中,隆昌探索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将主攻方向定位于“布局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生产集约化”。
2011年,园区承载面积达到8.2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7.2平方公里;投产规模企业70户,比2006年增加62户;园区产值达到140亿元,是2006年的14倍。
建设独具魅力的特色中等城市
驿道文化、牌坊文化、青石文化、“三古之旅”……这些历史所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深厚。
张勇介绍道,构建特色中等城市,隆昌做到科学规划,实施城乡统筹发展。
以高起点规划为龙头,完成5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5平方公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隆昌河环境风貌综合整治规划和城乡规划等各项重大、专业规划编制工作,构建起中等城市框架。
“工业东进、商贸中聚、城市西扩、物流北上”。
“城中有湖、湖中有城”。
以“古宇湖风景区”为依托,繁荣“中部商贸区”,拓展“东部工业区、西部宜居区”,新建北部仓储物流区,构筑“一湖、两廊、三区、四轴”的城市总体布局。
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9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1.2%,比2006年增加5.4个百分点。
2016年,力争城市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5万人,构建起区域性特色中等城市。真正成为“天蓝、水清、地绿、空气清新”的“魅力隆昌”。
开放合作实现共赢
谈到与临近的重庆荣昌的发展关系时,张勇说,自古“荣隆二昌是一家”,隆昌与荣昌山水相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正式实施,无疑为双方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开放合作、实现共赢的发展空间。
早在2007年,地处川渝结合部的四川安岳、东兴区、隆昌、泸县和重庆大足县、荣昌县、双桥区、潼南县等,就建立了渝西川东八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协作会,并签订了涉及交通、水利、畜牧、林业、旅游、警务联勤等多个协议。川渝两地打破行政区划、资源互补整合,从区县层面积极推进川渝合作,渝西川东八区县成为了川渝结合部合作共赢的一个“加速器”。
“而隆昌则是连接川渝两地,架设起的一个桥头堡”。
“今天召开的座谈会,无疑再次为川渝两地提供了一次信息交流沟通、合作共赢的机会,更是共襄盛举、齐心谋发展、携手铸辉煌的良好平台。”张勇说道。
隆昌和荣昌的兽药产业均较为发达,隆昌的“维尔康”、“华蜀”是全国驰名商标,荣昌有畜牧兽医学院,两地完全可以强强联手,依照“大学+企业+基地”的模式,打造全国性的“兽药”基地。
夏布是隆昌的传统优势产业,远销日本、韩国和我们的沿海等海内外,目前,已通过夏布绘画,做成文化产业。在周兴镇,夏布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这同样也给与周兴镇临近的荣昌在夏布的加工技术上,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契机。
总之,双方的合作发展广阔,只有淡化县与县之间的行政区划观念,强化经济合作,双方就会取得共赢的最大空间。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张勇回答提问简明扼要,解析思路条理清晰,谈论发展胸有成竹,面对未来充满信心,赢得了记者们的一致赞誉。
来源:隆昌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