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娄底梅林周氏
始迁祖文旺公,明洪武18年(1385)自江西泰和迁居湘乡涟水金盆湾,今属娄底。生三子:景春、景聪、景源。景源裔数世而他徙,景春开明、华二房,景聪四传至嗣渊,由金盆湾迁秀溪,生兴禄、兴福,兴福由秀溪迁八湾,开八湾房。兴禄五传生召田、召朋,召朋由秀溪迁安化大福坪;召田三传至思印,迁西阳。清嘉庆2年(1797)建祠,道光14年(1834)始修族谱,1925年续修,1995年三修。班序:文景志武嗣,兴宗世应廷,召希思德懋,朝福永自新。作述承前烈,诗书裕后长,传家敦孝友,护国秉忠良。
平昌县 驷马铜坑坝支系,《周氏族谱、平昌卷记载》
驷马铜坑坝支系周氏,始自陕西岐国周平王封汝川,总之茂叔又名儒代有伟人及始祖原籍。湖南、湘相县《今改名涟源市》、孝感乡下弯卧子村《孝感是湖北,故这个孝感是错误的,只能是从梅林迁来》,在康熙二年《1664年》随朝廷五次大移民,由楚南入蜀。始祖周文旺的十三世迁驷马与粉笔接壤处---周家院。之后又移到民众村斑竹园落业定居,故称‘客家人’。
由两妯娌各带一子,各怀一子。
长房长子周德拨,次周德芳;
二房周德容,次周德富;习称四《堂》兄弟。
由于年久,人口不断增多,长房周德拨两兄弟在郑家河《今铜坑河》置田置地,立家创业,逐步向双城村一社、辉煌村等地发展;
二房由民众村逐步向桃园村、土兴大小河背等地及巴中斯连场、杜家沟等地发展;
幺房逐步向龙台村、在街等地发展。
还有迁移到雷山、五峰、金坪村、陇山村、兰草里仁、建政村发展。数代发展繁衍以铜坑河为中心分布在两镇、两乡的十四个行政村,沿驷马河流域地繁衍发展,至今总人口达三千余众。
其四十字辈是:
文经志武嗣,兴宗世应廷,《这里的经字辈与上面景字辈不同,按照梅林记载应是景字》
召希思德懋,朝福永自新。
作述承前烈,诗书裕后长,
传家敦孝友,护国秉忠良。
始祖 周文旺1世《2世、3世、4世根据梅林记载,在平昌卷是缺失》
周景春 2世
周志明3世
周武琦4世
周嗣富5世
周兴珊6世
周宗恩7世
周世岐8世
周应爽9世
周廷佐10世
周召能11世
周希泾12世
周思学13世《长房》--周德拨
--周德芳
周思帮13世《二房》--周德容
--周德富
根据梅林周氏族人的记载:在我族历史上曾有过两次修祠修谱,
第一次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建造了第一个宗祠——存著堂(即“周氏宗祠”, 地址在今仁让村); 编纂了我族第一部正规的族谱——《上湘周氏族谱》。第二次是在淸末、民國初年,兴建了第二个宗祠(分祠)——笃敬堂(地址在今梅林村),并修纂了《梅林周氏续修族谱》,(将“上湘周氏” 更名为“梅林周氏”)。 道光谱班序:“文景志武嗣,兴宗世应廷。召希思德懋,朝福永自新。”民國谱班序“作述承前烈,诗书裕後长。传家敦孝友,护國秉忠良。”)
据梅林记载:梅林道光年修族谱四川平昌族人有参加,在民国续修时平昌族人也有参加,正因为有联系,才有今天相同的族谱,可惜,后来战乱纷起,延续了上百年以上的血缘联系终于在战火中失去联系。以前双城村一社修建了周氏的祠堂,并从梅林迎回了一块石碑,这石碑过湘江、长江最后到达驷马 双城村一社,可惜,这祠堂也毁在了文化大革命,石碑也砸毁了。这对迁移过来的周氏族人来说是很心痛的。
在以前我一直以为我们是从湖北迁过来的,知道上面的事情后终于明白我们这一族是从湖南迁过来的,也知道了自己的祖宗,了解了辈分的延续。说实话,在以前我只知道 爷爷辈份新字辈,父辈作字辈,以及自己述字辈,下辈承字辈《现在的承字辈还是用错误的成》在下辈就不知道了。 惭愧。
了解族谱,认祖宗,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忘根基水源。在平昌卷里缺失了这些,让驷马铜坑坝支系的族人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