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小康路上排头兵
——广元市利州区未来五年将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回望过去五年,利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城市化率达75%,乡镇全部实现“一小时到主城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生产总值过1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2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未来五年,利州区已吹响奋进的号角: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小康!在加快科学发展的征程中争当小康路上排头兵,具体战略规划如何?
“坚持不懈抓民生建设,不遗余力提高城乡群众生活水平,保证利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该区第七次党代会给出了最精髓的答案。
力争生活水平上档升级
社会保障城乡一体
10月30日,记者来到利州区最偏远的山村——白朝乡兴隆村。远远望去,开阔的平坝里,白墙红枋的仿古新楼一字儿排开,家家院坝前晒着各种各样的干菜。
“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现在农村住房条件都改善了,目前主要琢磨着咋个带领老百姓赚票子,一来让生活更上档次一点,二来解决养老等问题。”兴隆五组组长杨秀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杨秀林所想是利州区广大干部和群众共同的心声,更是利州区着力民生解决的一个缩影。未来五年,该区将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规划要求和“1+6”的主要内容,该区将基本建成新农村综合体10个、生态小康新村70个,乡镇新型农村社区覆盖率达60%以上。与此同时,全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农村道路网络化,通村公路通畅率达100%;彻底解决8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100%;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促进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常年保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8万人;健全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农合参合率达98%;完善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90%、95%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以前办个暂住证要跑来跑去等好久,现在就一锅烟的工夫,真是太方便了!”昨日,在南河体育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从浙江来广元打工的李先生拿着办好的暂住证,笑眯眯地走了。
如今,在利州区城乡各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亮点。据了解,未来五年,该区将围绕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建成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县(区)。
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民主法制素养,该区将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和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民自身民主权益满意度达95%以上;建立完善维稳长效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建立完善接访等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强化网络舆情的监控处置,推进“平安利州”创建,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和社会和谐程度。
激发科学发展活力
推进开放合作纵深化
“现在必须持证上岗了哦!考取了相关资格证,准备一家人开药店了。”10月28日,在东城实验小学,问及考试原因,40来岁的王女士高兴告诉记者。
今年来,利州区医疗卫生体制等领域的改革惠民无数。未来五年,围绕进一步激发科学发展活力,该区将按照“政策城乡覆盖、制度城乡统一、服务城乡均等”的要求,推进开放合作纵深化。
该区将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化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和卫生、医药、文化等领域体制改革等;努力营造激励创业、鼓励创新、支持创造的社会氛围,调动各方面积极干事创业、大胆创新创造;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加强与沿海地区、毗邻地区和科研单位等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加快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推进招商引资规模质量双提升,五年累计引进到位市外资金250亿元,建成川陕甘结合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