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宜宾过金沙江大桥就进入了云南地界,再往南120公里就到了盐津县的豆沙关。两年以前,自驾到云南旅游时曾经与豆沙关失之交臂,为此常常后悔莫及。今秋国庆假期再次赴滇,返回时又经过这里,特地把车开下高速公路,终于和豆沙关来了个亲密接触。
据史藉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一条从今四川成都经过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等地的民间商道“蜀身毒道”今称“西南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一批批马帮商队把中国蜀地生产的丝绸、蜀布…远销中亚和东南亚地区,并把这些地区生产的香料、宝石、海贝等物品也沿着此道输入中国。秦汉时期在川滇境内修筑的“五尺道”又称“僰道”都是在“蜀身毒道”的基础上修筑的官道。
“五尺道”唐时重修,称“石门道”,由成都经宜宾入滇。在这条古道上以盐津的石门关最为重要,这里的地势险要,大关河从东西两岸危崖中流过,远望状若石门扼锁咽喉,故称为“石门关”为五尺道上的要隘。旧时因其彝族守将名字汉语译音与“豆沙”相近,故又称为“豆沙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