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绵阳科技城未来5年规划,绵阳科技城将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军民融合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创新人才汇聚地、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
而在今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绵阳被定位为“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是“双核五带”中成绵乐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处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绵阳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投资新机遇,正加快科技城建设,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接受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力争早日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第三增长极。
经历重建振兴 绵阳更加宜业宜居宜游
今年9月底,“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绵阳胜利完成重建。在三年重建中,绵阳纳入灾后重建规划项目7314个,总投资2267.34元,目前已完工98.61%,占总投资的99.57%。
通过重建,绵阳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昂首跨入百万人口大城市。以科技城为中心的绵阳“一核四带”发展布局成型,绵阳城区正着力建设以科创区为核心的科教创新区、以高新区为核心的城西新区和以经开区为核心的城南新区 “一城三区”空间发展结构。显山露水的绵阳正日益巩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地位,更加开放宜居。
与此同时,绵阳启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建新建道路超过6000公里。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西客运专线等正加快建设;绵遂高速、绕城高速、成绵高速复线、成南巴陕高速等全面建设;绵阳城区到各县市的5条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车。绵阳机场通航城市达到20个,今年运输旅客将突破80万人次,绵阳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绵阳是西部唯一的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更适合创业投资就业。
经过重建,绵阳风光旖旎,旅游接待设施全面完善,国家级旅游目的地正加快变为现实。七曲山、窦圌山、王朗等重点景区全面恢复。以北川新县城、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药王谷等为代表的新景点景区正吸引世界的关注。仅今年“十一”黄金周,北川新县城就接待游客20万人次,进入老县城的人流超过6.8万人次。绵阳,已成为旅游休闲观光的胜地。
|